GM

71 posts

車輛打滑只能靠循跡救場? GM新專利:可變空力系統不怕失控打水漂

每個開車的人或多或少可能都有過打水漂(hydroplane)的經驗,特別是身處在經常下雨的北台灣,當有人不小心車速過快或沒留心路面積水狀況,突如其來的輪胎打滑很可能會導致車輛失控,儘管現代車輛多半配備了ESP動態穩定系統與TCS循跡控制系統,但有時狀況更極端時,很可能連這些輔助系統都無法挽回!
看更多

不信賣不動!GM延攬蓮花跑車設計師 進軍歐洲就靠他?

美國車業大咖GM於2017年將Opel和Vauxhall賣給了Stellantis之後,基本上就已退出歐洲市場。雖然,Chevrolet嘗試過要在歐洲有所作為,但力不從心或缺乏積極的經營態度,最終還是宣告失敗收場。幾經思考後GM認為,美國車要成功打入歐洲市場,恐怕得要設立一個全新的設計工作室,打造專屬車型以符合歐洲人挑惕的市場口味!
看更多

2025年打敗Tesla成為世界第一? GM執行長改口不提這件事

GM通用汽車總裁Mary Barra近日接受Fox Bussiness頻道訪問,主要討論汽車產業因為供應鏈、原物料價格等問題所遭遇到的困境與打擊。不過在訪談過程當中不免還是會提到GM未來的電動車計畫,Barra過去曾數度無視GM電動車佈局速度緩慢,大膽表示集團將在2025年的時候打敗Tesla。然而這次卻有點不一樣,閃過主持人犀利的問題。
看更多

自駕熱潮擋不住! Ford與GM爭取5,000輛「AV」上路就等NHTSA放行

日前「地球黃金線」報導了中國百度LEVEL 4自駕車已研發成功,並計劃在不久的將來籌組無人車小黃在中國展開商務運行。眼見強國車業的自駕車技術發展如此迅速,看在汽車大國美國的眼裏可不是滋味!大咖們紛紛跳出來向政府主管機關喊話,盼望能加速自駕車上路放行許可。
看更多

美國兩大車廠申請無方向盤和煞車踏板自駕車上路許可 網:台灣早已領先測試

當無人自動駕駛(self-driving)仍處於測試階段之際,卻有車廠率先向美國政府提交申請,希望能特別允許少許「特殊設計」的自駕車輛上路。《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兩大車廠通用(GM)和福特(Ford)已提出申請,希望主管機關能允許、讓沒有設置方向盤和煞車踏板的自動駕駛車輛,未來有一天能上路提供服務。
看更多

讓凱迪拉克再次偉大? 電動旗艦Celestiq將重返高端豪車俱樂部

作為美系豪華品牌,台灣許多年輕人可能對凱迪拉克Cadillac沒啥感覺,甚至感到陌生,但在老一輩人心中,象徵著一代人豪奢品味的凱迪拉克還是具有一定份量的。其實不只在台灣,凱迪拉克Cadillac在全球市場都面臨的相同的問題,就是即便其近年來極力讓品牌年輕化、朝多元化市場發展,但銷售主力仍侷限在北美,外加廣大的中國市場或許貢獻一些!
看更多

電動車就一定環保? 吃電怪獸Hummer EV碳排量居然比Corolla還要高!

有在關注海外品牌新車發布原文新聞稿的讀者,應該都很好奇明明發表的是純電新車但原廠都還會加註CO2排放數據,難道電動車不是零碳排的環保救星嗎?電動車在行駛時確實是零排放,不過能量來源電力本身其實也是有碳足跡、尤其大部分國家都還是以化石燃料作為主要發電方式,所以電動車不見得都是環保救星,如果遇到像是Hummer EV這種「吃電怪獸」,碳排量還會比Toyota Corolla更高!
看更多

Tesla將跌落神壇? 研究預測Ford與GM在2025年反超逆襲

是創立不到20年的Tesla。以電動車銷售量來看,Tesla也是毫無疑問的第一名。但根據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美銀美林集團所發表的《Car Wars汽車戰爭》研究報告,現在擁有70%市佔率的Tesla,在2025年很可能只剩下11%的市場,並且會被Ford與GM兩大汽車集團超車。
看更多

GM以Hummer EV為基礎打造月球車 電動悍馬目標2025登月漫步

NASA與GM及Lockheed正在開發新一代探月車,除了在試實驗室昂貴的模擬器中進行測試,GM採用的正是電動悍馬的全新Ultium平台以及EV電池電池模組。「我們開發的登月車在自己所創造的虛擬月球表面上自由移動,就像一般人在地球上Off-road活動時會做的那樣…」,GM高層表示。
看更多

漲得比黃金還要快! 電動車讓「鋰」金屬直接上漲500%

隨著通貨膨脹越趨嚴重,原物料的價格也越來越高,近年來也因為電動汽車的產量增加,對於電池的需求直線上升,這也推升了「鋰」金屬的價格,因為現在的電池當中對於這項金屬原物料的需求相當高,因此對比去年同期,鋰的價格已經足足上漲了將近500%,如果原物料的價格再不控制,或是烏俄戰爭再不趕快告一段落,「鋰」的成本很可能會導致新車的價格一直上漲,對於電動車普及來說將會是個阻礙。
看更多

駭客入侵GM通用汽車 客戶個資與紅利回饋點數遭竊

美國GM通用汽車驚傳遭到駭客入侵,除了客戶資料外洩,回饋紅利點數也被盜用。GM表示,今年從4月11日到29日這段時間裡,該公司發現了多起可疑登入紀錄,將客戶帳號內的紅利點數兌換成禮品卡。目前GM暫時關閉點數換禮品卡的功能,等到駭客入侵問題釐清並補強安全性後再開放。
看更多

兩個洞充電速度更快? 通用最新專利讓電動車雙管齊下

電動車的充電速度問題影響著消費者的使用滿意度,而現在美國通用汽車的最新專利就是為了解決這項問題,在專利文件當中可以看到他們預計要在車輛當中設計兩個充電插座,雖然目前這項專利還在概念階段,但原廠想要透過這樣的方式讓車輛的充電效率提高,很可能實現同時進行800V以及400V的充電,但如果要有這樣的設計其電池模組也要有設計上的變化,因此有不少專家認為這樣的設計最終可能沒辦法實現,畢竟這不像汽油車加油這麼簡單。
看更多

Honda預告全新電動休旅Prologue 2024開始量產 2030年之前還要再出30輛純電新車

Honda雖然在新能源車款佈局的相當早,除了e:HEV油電複合動力之外也有涉足氫燃料電池車的製造,不過在電池電動車方面就沒有像其餘傳統車廠那麼積極。目前除了以歐洲為主要市場的Honda e之外,就只有在中國推出e:N電能子品牌與旗下第一款電動車e:NP1 極湃1而已。不過Honda在今日無預警的釋出了全新電動車Prologue的設計草稿,而且接下來來還要在2030年之前推出30款電動車!
看更多

只做純的?GM將以純電動車品牌重返歐陸 女總裁:這市場太重要

大約在5年前,PSA集團收購了Opel之後,不久便與Fiat Chrysler集團合併成為Stellantis集團。隨著決定出售手上最後的德國品牌Opel,GM基本上就算是撤出歐陸市場,不過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這家美國大咖車廠正認真地考慮要重返歐洲,特別的是,它將以純電動車製造商身份回歸,以全新的品牌形象與產品陣線奪回歐洲消費者的心。
看更多

凱迪拉克打造美國法拉利? IG新車草稿帥翻車迷

素有「美國法拉利」之稱的Chevy Corvette是GM集團底下超帥氣的高性能跑車,儘管論實力或聲望,它尚且擠不進全球頂尖超跑殿堂,但集科技、文化與美國精神於一身的Corvette在老美心中絕對有著無可取代的崇高地位。
看更多

跟Sony合作還不夠 Honda將與GM共同開發平價電動車

雖然起步時間似乎稍微比其他對手晚了一些,但是Honda的確下定決心要認真發展電動車,不僅在大陸市場宣布推出e:N純電家族,加速電動化更新腳步。同時也與Sony簽訂協議共同開發電動車。而現在針對北美市場的需求,Honda又和GM展開進一步合作,採用GM Ultium科技開發新的全球架構,打造一系列平價電動車拓展市場。
看更多

這家大型車廠申請透明A柱新專利 讓駕駛揮別不慎A到行人的惡夢

幾乎每個有在開車的用車人都認同,用於安裝汽車前擋風的A柱經常是障蔽駕駛視線的主要來源之一,特別是在較新的汽車上,這更是一個問題,因為就物理上而言,車輛A柱得要有一定的厚度才能滿足現代車輛對安全的高標準。儘管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演進,這個問題將會變得愈來愈不重要,但就現階段而言,能解決這腦人的盲點問題還是對行車安全具有極大的幫助。
看更多

特斯拉線上銷售引傳統車商仿效 汽車經銷商就要說再見?

毫無疑問地,特斯拉電動車的崛起,在車壇上掀起風起了一股無法回頭的革命浪潮,它不僅加速車界轉向電氣化,更有許多創新之舉一次次地為市場帶來衝擊,並且悄悄地讓生態與樣貌發生變化。例如碩大無朋的中控台液晶觸控螢幕設計,便是由特斯拉起頭,現在逐步蔓延到其他傳統品牌上,而今隨著市場消費型態轉變,有愈來愈多車廠也開始學起特斯拉以新穎的零售模式讓商品在線上銷售,也就是跳過傳統的經銷商以「直銷方式」將車賣到消費者手上。
看更多

車用晶片與缺車問題恐再加劇 烏克蘭遭入侵重創汽車供應鏈再釀斷鏈危機

自2月底俄羅斯以「特別軍事行動」為名入侵烏克蘭以來戰火已經延燒超過一個星期,目前仍未見停歇跡象。不僅造成國際情勢緊張,更造成主要股市受挫、油價上漲等問題。正在從全球車用晶片短缺問題中復甦的汽車產業更可能再受重創,Volkswagen集團已透露烏克蘭的戰火很可能讓其供應鏈受到影響,烏克蘭更是製造半導體所需「氖氣」的主要出口國,戰事更可能導致半導體供應鏈「斷氣」,也導致車用晶片缺件問題再次面對逆境。
看更多

GM氫燃電池動力不排廢只排水2023年投產 用宇宙最豐富元素打造潔淨能源

總部位於底特律的美國汽車大咖GM通用在加快其產品電氣化的同時,也將目光指向氫燃料電池系統的新市場,其在日前宣布與Renewable Innovations合作,打造可移動式發電機,電動車充電站和軍營使用的發電機。這項合作關係將可望為GM的氫燃料動力系統擴大產品線、拓展財源,因為潔淨的氫能系統除可為目前的重型卡車、機車提供動能,未來甚至連飛機也能派上用場。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