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

73 posts

一票車主開車用ACC卻被罰,交通部曝「這原因」否則罰3000元

新世代車種普遍配備「ACC自動跟車系統」,而現在越來越多駕駛在開長途車程時仰賴該科技,不過近年來不少車主分享,儘管使用ACC並依速限行駛,卻仍收到「未保持安全距離」的罰單,事實上自動跟車系統雖然能控制車速與距離,但若是跟車距離設定錯誤,仍可能違規被罰新台幣3000元。
看更多

駕駛行經國1自撞施工緩撞車,新車年初才買坦言有開ACC

今天 (30日) 上午,一名43歲的阮姓男子在國道1號南向,位於苗栗縣三義鄉路段駕駛休旅車時發生意外。由於疑似精神不佳,車輛撞上內線車道上的施工緩撞車,導致車頭嚴重損壞,幸無人受傷。事發時,阮男表示已啟動駕駛輔助系統。目前,國道警方正在調查此事,據悉男子今年初才買下這台新車。
看更多

開Level 2自撞楊梅休息站掀議「更安全?」IIHS:駕駛普遍分心還敷衍系統警示

在2025年1月25日,一輛Hyundai Ioniq 5在國道1號楊梅休息站自撞分隔島,造成4人死亡、4人命危的重大事故,各界除了議論楊梅休息站的設計之外,對於「電動車火燒車、使用駕駛輔助系統」也都引發熱議。而有些網友紛紛再次討論起「使用Level 2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會更安全還是更危險」等內容,而事實上,根據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與麻省理工學院(MIT)AgeLab實驗室聯合進行的最新研究顯示,駕駛人在使用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時,往往更容易分心進行多重任務操作,即便表面上符合系統提醒要保持注意路況,還是會鑽漏洞來敷衍系統,進而繼續做自己的事情而沒看路。
看更多

運安會調查ACC撞緩撞車肇因,交通部要求2025年起「加強這件事」減少濫用

台灣國道上自駕輔助系統所引發的交通事故日益增多,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近期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調查報告指出,這些事故中有相當比例是因為駕駛人過度依賴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而非系統本身的技術問題。此外,有關部門發現許多駕駛人對於ADAS的功能限制認知不足,這也是造成事故的一個重要因素。
看更多

Corolla Cross國道3號田寮段追撞緩撞車,Toyota休旅車彈飛車頭全毀

2024年11月3日下午1點03分許,國道3號北向370.6公里靠近田寮路段發生一起追撞緩撞車意外,46歲的邱姓男子駕駛Toyota Corolla Cross休旅車,行經事故地點時疑似因未注意車前狀況,當場追撞前方執行警戒任務的緩撞車,邱男自撞後人車被撞擊力道甩到一邊,事故占用全線道,所幸無人受傷。
看更多

台灣19~21年式Corolla Altis升級全速域ACC+LTA!今年回廠享優惠價8千元

第12代Toyota Corolla Altis於2019年3月27日在台灣發表,當時全車系標配TSS系統,但僅有「30km/h以上可設定跟車、25km/h以下會解除」的ACC車距維持輔助,且也沒有LTA車道循跡輔助系統 (即Level 2半自動駕駛輔助)。一直到2021年9月10日,和泰推出2022年式Corolla Altis,才終於補上這些功能。而對於入手2019~2021年式車型的車主來說,有些可能會透過去到外廠升級,來獲得全速域ACC+LTA,如今,和泰汽車自7月1日開始提供原廠升級服務,且2024年底前可享上市優惠價8,000元(含稅及安裝工資)。
看更多

ACC自動減速煞車燈會亮?老司機曝解答:減速幅度是關鍵

隨著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普及,愈來愈多新車逐漸配備Level 2半自動駕駛輔助技術,並有搭載ACC、AEB與車道維持輔助等功能,幫助駕駛降低行車疲勞外,同時藉由車載鏡頭與毫米波雷達偵測車輛、行人或物體,進行車距維持或主動煞車,提升行車安全性。對此就有民眾好奇,當車輛使用ACC功能時車輛減速是否也會亮起煞車燈,沒想到不少車主都有同樣疑問,意外掀起討論。
看更多

國道施工緩撞車身價上看5百萬!撞上沒保超額險荷包可能大失血

近年來國道施工緩撞車的撞擊事故頻傳,去年緩撞車遭撞件數來到121件,比2022年的114件與2021年的79件都高出許多,其中搭載ADAS系統的事故車輛更是來到77輛。不過,這不能證實每起緩撞車事故駕駛都有開啟駕駛輔助系統,但三天兩頭的緩撞車事故使得不少駕駛人心惶惶,有網友就擔心有天可能會面臨緩撞車賠償事宜,因此在網路詢問乙式車體險是否會理賠,結果引起熱烈討論。
看更多

追撞緩撞車是都還在睡?疑與駕駛愛用「ACC輔助系統」有關

近年來國道車輛撞擊施工緩撞車的意外層出不窮,根據高公局統計,去年121的緩撞車事故中,就有77輛的追撞車輛搭載ADAS系統,雖然並非所有駕駛都開啟了ADAS駕駛輔助系統,但不少起事故疑似與駕駛使用ACC巡航系統有關,分心而未注意車前狀況,反應不及導致車輛來不及煞停撞上前方緩撞車。對此,就有網友不解,難道國道追撞緩撞車的駕駛都三心二意,才造成事故頻傳,結果意外掀起熱議。
看更多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並非全對?研究顯示大多數駕駛害怕自動駕駛車輛

相信不少人對於科技的發展感到興奮,以往需要人為操作的過程轉由機器就可以完成,人類從操作員轉為監督機器的角色,但是如今AI智能逐漸成為主流,不少行業都開始嘗試使用,汽車行業也是如此。然而現在要讓汽車完全自主駕駛看似還有不少技術需要突破,這卻對於部分駕駛來說可能不是一件壞事,因為根據美國汽車協會 (AAA) 研究指出,大多數人害怕自動駕駛車輛,隨著技術的進步,不信任的人數竟然增加了。
看更多

「單一車型大滿配」策略成功,MG ZS展現強大CP值還配有超大天窗!

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尤其休旅車市場更是由傳統休旅綿延至跨界休旅,消費者在選擇車輛時除了考量外型、空間、實用性外,安全性及駕駛輔助系統亦成為重要考量因素。近年來,Level 2智慧駕駛輔助系統成為許多新車的標配,提供了更高層次的駕駛安全保障。在這樣的市場趨勢下,MG品牌的ZS 1.5升旗艦版以74.9萬的價格吸引了廣大的消費者目光,其配備的Level 2智慧駕駛輔助系統在同級距中顯得尤為突出。
看更多

7月起歐盟新車強制裝黑盒子,肇事責任與不良駕駛習慣無所遁形!

近年ACC等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普及,也導致國道追撞事故頻繁發生,更曾引發是否因為ADAS系統設計不良或者施工警示不確實而導致意外事故發生率增加的討論。為了更進一步釐清事故原因,作為未來提升未來交通安全的數據基礎,歐盟決議自2024年7月起,所有上市的小客車、小貨車等都需安裝俗稱「黑盒子」的EDR事件紀錄儀。
看更多

國1驚悚7車連環撞1死3傷!肇事駕駛認:啟動自駕輔助

國道1號北向244.7公里雲林斗南路段,昨(9)日晚間發生恐怖7車連環撞,最終導致一名女子傷重喪命,其餘傷者則無生命危險。經警方初步調查後證實,為追撞後造成的二次事故,肇事駕駛也坦承,開啟了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才未能及時注意前方路況。
看更多

芳瑜慘被新車自動煞停嚇壞,蘇宗怡建議更改駕駛習慣!達人喊要適應

現在購買新車幾乎都將僅緊急煞車系統作為標準配備,尤其歐系車款更不會以車型售價區分安全性,只是從相對舊款的車型來說,這些配備與功能不一定具備。藝人芳瑜便是從老的Mercedes-Benz C200更換到新款的C200,在功能上多了許多自動輔助功能,她來到《地球黃金線》節目上表示,自動煞停系統因為判斷距離過近,所以不斷的啟動,導致自己開車不斷的煞車至停下來,整路駕駛體驗可說差強人意。
看更多

ACC無法判別緩撞車才釀禍?Andy老爹認為駕駛不專心才是主因

近幾個月在國道上車輛衝撞緩撞的事故不勝枚舉,從今年一月到十月總共就有102件衝撞緩撞車的事故,平均每3天就會發生一起。雖然根據高公局統計這102起事故中,有67車輛就有配載ACC系統,但也不能證明駕駛事故的當下正在使用它。專業試車達人Andy老爹就曾在節目《地球黃金線》上表示,不論有沒有使用ACC系統,事故會不會發生關鍵其實在於駕駛的用車習慣。
看更多

車輛安全技術越多撞壞修的更貴!美國汽車協會研究1/3維修費成本來自感測器

現代的汽車製造技術比以往進步許多,以往相當昂貴的車款才有搭載半自動輔助駕駛,如今平價品牌也不難看見,甚至各式的智慧型頭燈技術也不是只有高單價的車款獨有,比如Volkswagen的IQ.Light智慧燈組,但是享受這些技術的代價可能是不少消費者沒有算到的地方。根據美國汽車協會(AAA)研究發現,有搭載這些技術的車款若是發生撞擊,有高達三分之一的維修費來自更換與校正這些感測器。
看更多

獨家/緩撞車三天被撞一次無解?業者推ACC車輛預警先自救!

近年國道緩撞工程車事故頻仍,今年到10月為止就已經發生102件,平均每3天就會發生1次緩撞車事故。根據高公局統計,今年發生的102件中有超過半數,共67件與輔助駕駛系統有關。屢屢發生事故也引發網友討論,究竟是緩撞車施工方式出現問題,或者駕駛輔助系統設計有瑕疵,還是駕駛人濫用駕駛輔助系統而疏於注意路況?
看更多

緩撞車出現前必有提醒還有ACC輔助還是屢遭撞? 網:問題完全不在輔助駕駛

緩撞車俗名也叫蠍子車,主要功能是可以吸收高速衝擊產生的撞擊力道,目的是為了降低人員的傷亡,然而近期卻不斷發生有民眾衝撞緩撞車的新聞。有位網友提問到,現在多數車輛都有安裝輔助駕駛,照理來說應該會比以往的事故率更低,但是卻時不時看見新聞,播報內容幾乎都是駕駛疑似開啟輔助駕駛功能自撞緩撞車,而國道上若有緩撞車出現,也會提前預告,還是無法降低緩撞車遭撞的問題,質疑難道都是輔助駕駛的問題?
看更多

英國研究發現部分駕駛輔助系統不準確! 數據顯示:有色人種及兒童誤判機率高!

目前全球都在講求性別平等,同時也追求種族平等,但是這個情況在機械的判讀上可能會出現問題,這絕非人為設計的種族歧視,而是機械判斷上還有需要進步的空間。根據外媒報導,英國倫敦國王學院與中國北京大學研究發現,用於判斷行人的輔助駕駛系統無法像判斷淺膚色的人種一般,判斷膚色較深的人種,研究人員對汽車製造商使用的8個人工智慧的探測器,了解到深色與淺色之間的準確度存在7.5%的差異。
看更多

又是輔助駕駛系統惹禍?轎車國道追撞緩撞車 工人慘斷右手

32歲田姓男子,昨(7)日深夜11時許,獨自開車行經國道1號北上三重路段時,他疑似開啟輔助駕駛系統,卻未注意前方施工的緩撞車,導致車輛猛力追撞緩撞車後,又擦撞另輛工程車,當場撞斷35歲陳姓工人的右手,所幸2人就醫後並無生命危險,詳細肇事原因仍待釐清。
看更多

半自動輔助駕駛反而讓人開車更緊張? 老司機:部分駕駛沒有保持車距!

目前越來越多品牌將半自動輔助駕駛納入車系中的標準配備,主要是能降低駕駛人長途駕駛的疲憊感,將注意力專注於路況,期望減少疲勞駕駛造成事故的發生。然而有位網友卻發文指出,開啟Level 2半自動輔助駕駛後反而需要更專注,因為系統能夠自動維持車距,但上下匝道與塞車時的跟車反應較慢,讓其他車輛容易有空間插隊,再加上前車若緊急煞車感覺系統可能會煞不下來,所以自己主動介入煞車,用過之後體驗上並沒有讓開車更輕鬆。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