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駕/Ford Mustang Mach-E Premium 轉生純電休旅但依然保有野馬靈魂!

Ford Mustang Mach-E即將在第四季正式上市,雖為純電休旅設定但開起來確實是保有了野馬精神。(攝影/ 劉家岳)

在SUV/Crossover當道的車壇顯學之下,我們看到了不少經典車系「借名」重生成跨界車款的案例,車廠們這樣做無非是基於銷售上的考量,以情懷為號召來吸引車迷目光、接著再給大家目前最想要的車種類型來符合當下的購車所需與潮流。當然這樣的做法確實在銷售能夠取得一定的成績,也引起廣泛的討論度,但同時被不少死忠粉絲認為借名轉生的做法就是扼殺了原本經典車款的「靈魂」。在我們開到Mustang Mach-E之前,我們原本也以為眼前的電動野馬也是基於相同脈絡下的產物,而且還直接「政治正確」地升格為電動車;但就在發動採下油門、經過第一個彎道之後,就會發現事情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目前首批300輛配額已經完售,有7成準車主直上GT車型。(攝影/ 劉家岳)

先說結論,Mustang Mach-E雖然是以跨界休旅之姿問世,但不得不佩服福特的造車工藝,讓電動野馬可以說忠實地傳承了Mustang車系的精神,可以負責任地說雖然是純電但開起來卻是就是一匹帶有野性的野馬;但一輛SUV開起來像American Muscle雙門跑車,這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可能就要看個人口味了。

非GT版本的電動野馬外觀設定就沒有空力套件加持。(攝影/ 劉家岳)
電動野馬的車身尺碼4,728×1,881×1,624mm只比Kuga略長一些。(攝影/ 劉家岳)
全車系搭載支援150kW快充功率的CCS2。(攝影/ 劉家岳)

Mustang Mach-E在台灣共有Select、Premium以及GT三種車型,這次我們試駕的是中階Premium版本,跟頂規一樣搭載91kWh的鋰電池組且同為雙馬達四驅動力架構,但由於Premium的368匹/59.1公斤米動力輸出設定較GT的592匹/87.7公斤米保守不少,讓能源局測定的續航里程來到車系之最的539公里(WLTC規範),能耗表現則是5.1km/kWh。既然提到了電氣性能,Mustang Mach-E導入台灣的是歐規車型,全部搭載CCS2的快充規格最高支援150kW快充功率,搭載91kWh的Premium跟GT車型把電量從10%充至80%約需要45分鐘。

電動野馬採用斜背的跑格化車身設計。(攝影/ 劉家岳)
三道光條的尾燈組跟野馬車系一脈相傳。(攝影/ 劉家岳)

在提到更多駕馭感受之前,還是先來看一下變成跨界休旅的電動野馬造型特色。可以看到Mustang Mach-E跟Mustang家族一樣在車內車外幾乎找不到Ford的橢圓形藍色敞徽,取而代之的是奔跑野馬圖騰;而三道光條的尾燈組也是車上另一個這就屬於Mustang車系的明顯線索,當然SUV車格讓電動野馬身形難免較為龐大,但透過類Coupe的車頂線條設計,還是讓Mustang Mach-E看起來跑格十足,至少你不會第一時間發現她的車長其實比Kuga還要更長一些(4,728×1,881×1,624mm vs. 4,621×1,882×1,678mm)。

駕駛側車門窗框有密碼鎖,全車捨棄車門把手採用按鈕方式來開門。(攝影/ 劉家岳)
非GT車型皆採用225/55 R19的圈胎規格。(攝影/ 劉家岳)

不過說到Mustang Mach-E車上最「美式」的地方,那一定就是駕駛側車門窗框上的密碼鎖了吧!過去僅在美規福特上見到的特色配備,這次也隨著電動野馬進軍全世界。駕駛可以透過簡單的7位數密碼在車外解鎖或是把車輛鎖上,不需要為了臨時拿東西而再把可能丟在包包深處或是家中的車鑰匙給翻出來;與此同時Mustang Mach-E全車系都捨棄了傳統車門把手的結構,只以造型酷似Touch ID的按鍵來開門,使用上也相當方面,看起來既帥氣又科技。

車內佈局相當簡潔。(攝影/ 劉家岳)
B&O音響是以Sound bar的形式出現在駕駛艙。(攝影/ 劉家岳)
10.2吋儀表視覺感受有點小,但只提供車速、ADAS與電量狀態等資訊,也不需要太大螢幕。(攝影/ 劉家岳)

但把車門打開之後,你會發現電動野馬內裝除了野馬徽飾之外長得一點都不像Mustang或是你熟悉的其餘Ford車款,傳統儀表被看起來有點「精緻」的10.2吋螢幕給取代,而整車幾乎所有實體按鍵都被中控15.5吋SYNC 4A車機給全部替代掉,而列為全車系標配的B&O音響也以Sound bar形式呈現,看起來既簡潔又科技,確實有著當代電動車的簡約風格。值得一提的是,中控台下方的無線充電板托盤跟全景玻璃車頂,讓人有種致敬Tesla的感受。

全景玻璃車頂也是全車系標準配備。(攝影/ 劉家岳)
電動野馬的縱深表現出色,但頭部空間對相對高大的成年男子來說就不是那麼寬裕。(攝影/ 劉家岳)
全車系標配防水的100L前行李廂。(攝影/ 劉家岳)

即便如此,作為很可能是鎖定既有野馬車主客群而生的Mustang Mach-E,福特還是保留了不少既有車款的元素,像是科技感就沒有那麼強的方向盤兩側按鍵、Focus同款旋鈕排檔以及實體啟動鍵,可能是在創新跟傳統之間所做的妥協吧?至於乘坐舒適度上,在激烈操駕時會讓我們覺得如果前排座椅跟GT一樣是Ford Performance式樣就好了,這樣包覆度會更好身體更容易被固定住;後排方面拜軸距達到2,984mm所賜,縱深如膝部空間表現是很優秀,然而可能受限於跑格化的斜背車頂線條,頭部略有點壓迫感、行李廂容量若非造型緣故應該會比519L更充裕,但好消息是無雙馬達還是單馬達的電動野馬,車頭下方都有附排水孔的100L前行李廂可以使用。

Premium車型的雙馬達具備368匹/59.1公斤米動力輸出。(攝影/ 劉家岳)
激烈操駕時,標準版的前座椅較難牢牢地固定好駕駛的軀幹,GT版本表現應會更好一些。(攝影/ 劉家岳)

那麼看完Mustang Mach-E的完整內外觀規格後,電動野馬到底開起來怎麼樣?雖然她是以中型跨界休旅的形式出現,但開起來完全不像是同類車常見的舒適取向底盤設計,就連動力輸出設定也是跑車的調性!Mustang Mach-E不像部分傳統品牌的電動車會將馬達輸出曲線調校地更接近燃油車、來讓既有客群逐步適應電動車的作法,當你採下油門368匹/59.1公斤米的功率輸出幾乎就全部湧現隨你驅策,雖然動力感受不會有逼近600匹的GT那麼強悍,但說實在全油門下的貼背感也足夠明顯刺激。

幾乎所有的車輛操作都是透過15.5吋車機,電動野馬提供三種不同動態模式。(攝影/ 劉家岳)
但要舒適行駛的話,建議使用Whisper跟單踏板模式才較為合宜。(攝影/ 劉家岳)

而當你覺得速度好像有點太快的時候,一但輕點煞車就會發現前段太過靈敏制動力道過於強勁,不注意的話就會讓全車乘客跟著車頭動態一起「點頭」,想要讓大家都有段舒適旅程,對於駕駛右腳的控制能力相當要求;不然就建議車主直接啟用One-Pedal單踏板模式,並將動力模式調整至最保守/舒適的Whisper了。中階Premium車型並沒有像GT一樣搭載MagneRide電磁主動懸吊,預設的避震器阻尼可以說是相當硬派,帶來清晰路感跟指向性之餘,整車乘客也會清楚地趕知道現在Mustang Mach-E到底是開在怎麼樣的路面之上。

在高速彎道時偏硬的避震行程能帶來不俗的穩定性。(攝影/ 劉家岳)
但在連續彎道頻繁重心轉移時,較高的車重反而帶來較不靈活的動態反應。(攝影/ 劉家岳)

硬派運動化的懸吊設定,讓Mustang Mach-E高速行駛時的穩定性表現相當優異,就連部分有著較大轉彎幅度的高速公路段,電動野馬的側傾抑制也能讓駕駛敢於把油門踩更深一點;但在低速連續彎道時,逼近3米軸距與2.2噸車重的Mustang Mach-E Premium可以算得上一號龐然大物,頻繁地重心轉移讓電動野馬的反應不夠靈活與協調,駕馭特性讓人聯想到過去試駕Mustang車系的經驗。

電動野馬正式售價預計在第四季公佈。(攝影/ 劉家岳)

跟Mustang Mach-E相處整天下來,不得不佩服Ford的造車工藝,能賦予一輛看似跟寶車完全無關的純電休旅一個原汁原味的Mustang靈魂,無論是造型元素或是駕馭感受上,Mustang Mach-E就是輛不折不扣的野馬跑車;與此同時,她也能透過科技配備的鋪陳,來與目前的純電潮流來接軌,給出福特在電動世代的第一張答案卷。Mustang Mach-E跟其餘品牌的電動車相比之下性格絕對是相當鮮明強烈的,對於Mustang車主或是車迷來說電動野馬絕對是值得嚐鮮的選項;反之亦然,電動野馬夠野的特性對於其他客群來說是個需要習慣的產品,較高的定價策略也可能成為他牌車主想嘗試的阻礙。不過Mustang Mach-E首批300輛配額已經全部完售,福特六和再追加了150輛配額,而追加配額會不會也順利全數售罄,就看10月或是11月的上市發表會時,會不會在價格上帶來驚喜了。

車內仍保留傳統啓閉按鍵。(攝影/ 劉家岳)
換檔介面跟Focus/Kuga同捆。(攝影/ 劉家岳)
中控下方的無線充電托盤,看起來頗有Model S/X的影子。(攝影/ 劉家岳)

2023購車風向球」揭露車主沒說出口的秘辛➜ https://bit.ly/3ZlFmxv

延伸閱讀:

Total
0
Shares
上一篇

GR Supra手排舊換新245萬特惠限量30輛開賣 10月底前入主即享16萬折扣

下一篇

比ZS更大動力更強! MG RX5貼牌休旅97.5萬起越南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