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未來移動想像,Audi提出「Sphere」概念車家族詮釋Audi對於未來移動概念,藉由Audi House of Progress Taipei品牌概念店開幕機會,Audi Taiwan特地將Urbansphere概念車引進臺灣,展現Audi對於未來都會移動的想像。不過,Urbansphere可不是過去大家熟知的迷你都會車,他可是車長上看5.5米,擁有寬敞車艙空間,開門自帶迎賓紅毯的奢華MPV。
第一眼見到Urbansphere或許會被它的體型給震撼,雖然用上urban命名,但是卻不走過去迷你都會車設計,而是擁有長達5.5米車長與3.4米軸距。Audi更表示,最初在設計Urbansphere時,設計師是從車內開始發想,先打造出Urbansphere的車艙空間,再思考該用什麼樣的造型將車艙包覆,最後成就出Urbansphere這樣的概念作品。
Urbansphere的誕生,來自於Audi對於未來生活研究,根據Audi的研究,未來全球人口將會更集中於大都會,且交通壅塞問題與空氣污染問題將會更為嚴重,根據研究指出,目前全球最擁擠的20個城市中,平均每人一年因為交通壅塞而浪費的時間高達154小時,也就是大約有7天時間是塞在車陣當中。為此,Urbansphere不但採用零排放的純電平台,更期望打造寬敞且舒適的空間,搭配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讓移動過程不會虛耗時光。
更多新聞:Q8 Sportback e-tron首度在臺現身 Q8 e-tron開價325萬至395萬預售啟動
為了能夠容納舒適的移動空間,Urbansphere具備車長5.51米、車寬2.01米、車高1.78米的巨大體型,還有長達3.40米的軸距,不僅已經是正7人座MPV的大小,更是能夠與9人座廂型車媲美。而且,Audi還為其設計對開式車門,創造相當廣闊的車門開口,甚至還在B柱下方安裝紅色投射燈與自動伸縮登車踏板,開門的當下不僅會伸出踏板,還會投影如同紅毯的照地燈,展現完全的尊榮。
不僅如此,後座也會在開車門的同時向前移動,並且朝向車門開口旋轉25度,就好像有著貼身管家移動座椅迎向車主一樣。紅毯搭配上自動旋轉座椅,光是上下車就好似有專人服務一樣。
雖然Urbansphere的體型巨大,但是Audi只有規劃了4人座座艙,且座椅都採用薄型設計,目的就是為了給予所有乘客最大的乘坐空間。甚至後座還可以傾斜高達60度,搭配延伸腿靠,就像是商務艙座椅一樣,能夠讓人完全放鬆。此外,頭枕後方還有旋轉式擋板,可以朝向左右旋轉,為乘客帶來更高的隱私性。
而兩張後座之間則是安裝有可以升降的中央扶手,這組扶手平時收納在兩張座椅之間,需要時能夠向上升起給予乘客倚靠。同時,內部設計有玻璃杯以及飲水機,能夠滿足車內乘客的飲水需求。不過,如果可以變成咖啡機或者具備冷藏功能的飲水機,或許可以更貼近臺灣買家的想像。
Urbansphere不只有舒適的後座座椅,Audi也在前座椅被安裝兩組螢幕,作為「基礎」後座影音娛樂系統,且在車頂安裝有可以降下的透明OLED螢幕,寬度幾乎與車寬同寬,為後座提供沈浸式的娛樂體驗。此外,Urbansphere甚至配備有可追蹤乘客眼球的生理監測系統,可以依照乘客的生理狀態主動提供最適合的燈光以及音樂搭配,讓車內乘客可以真正的深層放鬆。
要能夠完全放鬆,Level 4等級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就是必要配備。來台展示的Urbansphere就設定為自動駕駛模式,車艙內部完全不見方向盤,只有好像豪華遊艇的環抱式車艙設計。但是,為了讓車主與乘客明白車輛狀態,前方木質飾版也具備資訊顯示功能,可以投影導航路徑與車輛位置,讓人可以隨時掌握這輛目前動態。
除了讓車主掌握愛車動態之外,Audi也期望讓其他用路人更精確地掌握車輛動態,以進一步提升用路安全。於是,Urbansphere的車燈就成為對外溝通的橋樑,以Audi Light Canvas燈光顯示面板,透過燈色、光型變化顯示車輛狀態,例如綠色為加速,單邊顯示黃色為轉向指示,並以紅色的「X」圖樣作為煞車警告之用,不但炫目也有實質用處。
動力架構則是使用PPE模組化平台,植入具備295kW (約396匹) 馬力、70.4公斤米 (690Nm) 扭力綜合輸出之前、後雙馬達quattro電動四驅系統,搭配120kWh動力電池模組,並可視情況關閉前軸馬達運作,以強化整體續航力。同時,採用前、後五連桿式懸吊,搭配氣壓懸吊系統以及後軸轉向系統,以同時兼顧舒適性與操控靈活度。且支援270kW充電速度,搭配120kWh動力電池模組,只需要25分鐘就能完成5%至80%充電。
不過,目前Urbansphere仍然只是概念作品,用以展現Audi對於未來都會移動的概念想像,暫時仍未有量產計畫。然而,Lexus LM與Toyota Alphard在亞洲市場相當熱銷,且LM也在大改款後成為全球戰略車款,Urbansphere會否受到Audi原廠青睞,成為未來產品計畫中可能的量產車雛形?我們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