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開車、騎車的用路人幾乎都會有個默契,就是看到測速照相會稍微煞車,避免超速收到罰單,這時都會不經讓人思考,如果大部分用路人都需要減速通過測速照相,是否因為道路速限過低,導致大家都違規?這是目前台灣因為速限不合理而面臨的問題,然而大家的默契卻被近年廣設的區間測速所打破。在區間測速的範圍內,用路人必須時時看著儀表板避免超速,並注意路況,在這樣的用路環境之下,某些路段的事故率不減反增,區間測速的設置讓人質疑到底對交通有沒有幫助?
而立法院近日修法將嚴重超速的規定由60km/h下修至40km/h,引來立法委員游毓蘭的批評,立委認為規定下修確實能嚇阻嚴重超速,但交通部拒絕國際上普遍採用的85分位速率作為限速的規定,一昧的降低速限,對交通恐怕沒有太多幫助。至於立委所說的85分位速率,簡單來說是指,在一條沒有還未設定速限的道路上,用路人會根據這條道路的路幅與可視距離,以最舒服、直覺方式決定行駛速度;而這條道路速限會取85%用路人的速度作為基準,並取締剩下15%的嚴重超速駕駛。
就有網友也認為廣設這些取締超速的相機,卻不從交通工程從頭改善,搶錢之舉昭然若揭,並表示:「不可能修吧?罰單可是重要收入來源!」、「最喜歡在又大又直的路上插測速。」、「想搶錢沒錯啊!這幾年設了這麼多相機,交通死亡有少嗎?」、「我經常走台74車禍點常發生在測速前…」、「入彎前不插測速,全部插在大直線搶錢!」、「規定台灣車輛出廠限速40比較快?」、「日本是用道路設計、標線、警示牌來減少交通意外,台灣用搶錢的,不愧是政府!」、「交通部不只每年要拿三千人血祭,還要徵收各位的錢?」、「支持速限0,全台零事故大家說好不好?」
事實上種種測速照相都是為了要駕駛人減緩行車速度,但目前的機器設置都在筆直的道路上,還有執法單位更是擺放流動式測速照相在直線道路的角落,政府的所做行為都看起來不像是想要改善交通。反觀國外在設計道路速限時,就將道路規劃成符合該道路應有的速度,比如市區行人較多,就將道路設計得曲折且放置減速帶,以道路工程強迫駕駛人慢速,但台灣的速限設計相較之下就稍嫌粗暴,都是將道路鋪設成寬大筆直,再插上速限40公里,此作法難免讓人認為不夠嚴謹。所以想要台灣道路更好,加裝測速照相顯然不是最好的方法,使用道路工程讓駕駛人自然降低車速,取締真正嚴重超速的駕駛,並將郊區時速重新擬定,或許才是對症下藥的方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