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駕/BMW X1 sDrive20i中臺灣試駕 方正格局科技化佈局更符市場期待

BMW新世代X1 sDrive20i中臺灣搶先試駕。(攝影/ 林先本)

隨著消費習慣改變,休旅化幾乎已成市場保證,即使是開創「SAV」級距定位更強調操控表現的BMW也讓旗下的休旅陣營更朝向SUV靠攏。歷經14年演進,擔綱SAV家族入門角色的X1也從偏向於跨界旅行車模樣走向更符合LSUV的模樣,現在來到我們眼前的,就是2022年6月全球首發、2023年2月正式引進臺灣銷售的第3代X1。

演進至第3代的X1已經更接近於一般消費者對休旅車的想像。(攝影/ 林先本)

新世代X1車長4,500mm、車寬1,845mm、車高1,642mm與軸距2,692mm尺碼數據與前代相比全面放大,車長增加53mm、車寬加高24mm、車高拉高44mm,軸距也有22mm成長。等於從2009年第1代亮相以來,X1車系體型不斷放大,也從最初接近跨界旅行車設定轉往SUV休旅車格,可以預期的是,整體空間機能將會更滿足消費者期待。

新一代X1無論車長、車寬、車高或者軸距都全面放大。(攝影/ 林先本)

進入第3代的X1設計走向更加直挺、銳利,就視覺設計而言,個人覺得有些許接近BMW M GmbH第2款獨立車系,也是第1款插電式油電複合動力性能休旅XM。可以看見BMW家族目前強調氣勢的大尺寸雙腎水箱護罩,配合上類六角形前氣霸,還有兩側L形的導流設計,在車頭營造出X形的線條組成,建立出更具侵略感的視覺設計。

巨大的雙腎形水箱護罩是目前BMW家族車款特色。(攝影/ 林先本)

而在臺灣導入的新世代X1家族中,全車系皆標配xLine越野風格套件。於前、後保桿中央下方加入霧銀色類下護板裝飾,搭配車側下方的類登車踏板霧銀色裝飾、霧銀色後視鏡,還有19吋雙色式樣輪圈等,除了氣勢之外,也增添更多休旅車的休閒風格。

大改款X1全車系都配備xLine越野休閒套件。(攝影/ 林先本)
後保桿下方的霧銀類下護板以及車側下方的霧銀裝飾皆為xLine套件一部分。(攝影/ 林先本)

不過,以往BMW車迷熟悉的「天使環」晝行燈組隨著原廠家族設計語彙改變已經不復存在,BMW運用雙組倒L形的LED燈條取代,儘管仍保留雙投射燈組,讓人可以與天使環設計搭起些許連結,卻已非過往的原型燈環。但是,車尾的燈組設計卻令人印象深刻,深邃的L形線條,與下方的銀色L形裝飾相互呼應,雖然線條並不複雜,卻建立出多層次的線條設計,展現設計質感。

新世代X1頭燈已經捨棄天使環設計。(攝影/ 林先本)
深邃的3D立體尾燈為X1車尾帶來更具層次的視覺感受。(攝影/ 林先本)

而且,X1在設計上還融入電動車元素。過去我們熟悉的拉把式車門把手與天使環頭燈一起從X1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平整化的車門開關,雖然說有點像是1970年代至2000年代之間主流的車門開關設計,帶有些許的復古感,卻可以減少空氣阻力,在iX1也可扮演提升續航力的角色。

BMW為大改款X1搭配平滑的車門開關。(攝影/ 林先本)

甚至電動車設計也從車外延續到車內,一進到車內,會發現新一代X1有種縮小版iX的感覺。雙曲面螢幕組成的數位顯示介面、懸浮式中央鞍座等都與電動車產品線老大哥iX相似,只不過,在X1上尺寸都相對縮小。儀錶板改為10.25吋規格、中央觸控式多媒體資訊顯示幕也縮為10.7吋,雖然比起iX、7 Series等車款都相對較小,但是在豪華小型休旅,或者是一般中型車級距車款當中,這樣的尺寸也稱得上充滿科技感。

雙曲面螢幕為新世代X1全車系標配。(攝影/ 林先本)
10.25吋數位儀錶與10.7吋中央觸控螢幕為X1車內帶來濃厚科技感。(攝影/ 林先本)

不僅如此,X1也運用懸浮式中央鞍座設計搭配小撥片式排檔桿,呼應BMW新一代內裝設計風格。只是,因為車內空間有限的關係,車內的iDrive 8系統並未如同iX、7 Series或者小改款X7那樣,依然保留有控制旋鈕,而是以觸控為主要的操控方法。此外,受惠於懸浮式鞍座設計,下方也多出可以收納隨身腰包大小物品的開放收納空間,增加更多實用機能。只不過,這樣也造成扶手內容量偏小問題,且扶手開啟方向只有朝向駕駛座一側,下方開放空間在右前座側也有支柱阻擋,對於右前座乘客使用而言相對不便。

懸幅式中央扶手與鞍座為X1座艙設計一大亮點。(攝影/ 林先本)
受惠於懸浮是扶手,X1前作中央具備可收納隨身腰包的開放式置物空間。(攝影/ 林先本)

即使如此,X1 sDrive20i整體配備水準依舊相當不錯,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智慧型手機連結、功率達15W的無線充電裝置、前後共4組USB Type-C插座,還有原廠中文衛星導航、AR擴增實境導航、環艙氣氛燈、手機數位鑰匙2.0,還有雙前座電動調整座椅等都是標準配備。甚至還配備有HUD抬頭顯示器等,能夠給予車主相當豐富的舒適與便利配備。

HUD抬頭顯示器為X1 sDrive20i標準配備。(攝影/ 林先本)
X1 sDrive20i配備360度環摬顯影。(攝影/ 林先本)

同時,針對目前消費者重視的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X1 sDrive20i也是相當完整。包含主動防撞輔助、行人偵測、車側防撞輔助、路口車流防撞輔助、盲點偵測警示、車道偏離警示、離車安全警示、駕駛疲勞警示,還有全速域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置中式車道維持輔助等,符合Level 2半自動駕駛輔助定義的系統都是標準配備。甚至還配備360度環景顯影、自動停車輔助等便利配備。另外,新一代X1還配備有主動式變換車道輔助系統,只要在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啟動之下,輕撥方向燈撥桿,系統判斷可以安全變換車道就會自動切換車道,且運作地相當細膩。此外,也配備有自動倒車輔助功能,只是距離只有50公尺,而不是新一代7 Series的200公尺。

整合全速域ACC與置中式車道維持輔助的Level 2半自動駕駛為X1全車系標配。(攝影/ 林先本)
大改款X1升級配備自動變換車道輔助系統。(攝影/ 林先本)

不僅有豐富的便利、舒適配備以及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新一代X1空間機能也並不遜色。因為軸距比前代加長的關係,新一代X1的後座膝部空間更為充裕,加上車高增加44mm,以及更為方正的車體輪廓,雖然sDrive20i並未配備全景天窗,頭部空間也十分足夠,完全不會感受到壓迫感。同時,還有多段角度可調的後座椅背,也能依照個人喜愛調整適合的乘坐角度。只是,因為整體尺碼較小,後座椅面的長度相對偏短,對身高較高的乘客來說,大腿支撐性略顯不足,且後座前後滑移也屬選配套件,必須加價才能選購搭配。

得利於全面放大車身尺碼,X1後座乘坐空間相當出色。(攝影/ 林先本)

不僅後座空間表現更為亮眼,行李廂使用機能依舊不俗,標準5人滿載狀態,就有540公升行李廂容積,比起前代增加35公升之多,且底板下方還有隱藏式收納空間,可以提供更多收納機能。如果把4/2/4分離後座椅背全數傾倒,還可以擴充至1,600公升水準。只是下方收納空間還是使用絨布包覆,如果是水上活動的物品可能就無法直接放在其中,同時後座椅背並沒有快速釋放裝置,也會是使用上較不便之處。然而,X1 sDrive20i標配感應啓閉電動尾門,就算兩手忙碌也是可以輕鬆操作尾門開闔。

後座已被全數傾倒可為X1帶來1,600公升行李廂容積。(攝影/ 林先本)

X1 sDrive20i動力以1.5升直列3缸渦輪增壓引擎為核心,搭配48V Mild-Hybrid輕油電複合動力系統,期望建構同時兼顧動力表現與潔淨效能的動力系統。汽油引擎具備有156匹馬力、24.5公斤米扭力輸出,在市場中的1.5升渦輪增壓動力中,表現算是中庸,並非以「最強勁」輸出為訴求。而48V Mild-Hybrid系統可以提供19匹馬力額外輸出,能夠在重踩油門加速時提供更多的動力,搭配7速Steptronic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採用前輪驅動的X1 sDrive20i可繳出0-100km.h加速8.3秒性能表現,在能源局公布的耗能證明資料中則有15.8km/L平均油耗成績。

48V輕油電系統可為X1 sDrive20i上156匹馬力輸出的1.5升直列3缸渦輪增壓引擎提供19匹輔助馬力。(攝影/ 林先本)
X1 sDrive20i變速箱選用7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攝影/ 林先本)

BMW同步提供Personal、Sport以及Efficient等3種駕馭模式選擇,讓X1 sDrive20i車主可以選擇適合當下使用情況以及自己喜愛的駕駛模式,還有Expressive悅動以及Digital Art兩種連動車室氣氛燈的駕駛氛圍模式,除了車輛動態的不同之外,也可依照個人喜愛設定不同的氛圍模式,更有人車一體的感受。實際使用上,最容易感受到差異的還是Personal、Sport以及Efficient等3種駕馭模式,Personal接近於標準或者舒適模式,整體的動力、轉向輔助調性都偏向中性,在Sport模式下油門與變速箱反應都更為激進,轉向手感也偏向於重手,車輛的個性變得更為活潑,也更有更性。Efficient模式則是更講求節能,駕駛上會感覺車輛較為溫和,以減少不必要的燃油消耗。

BMW為X1 sDrive20i配備整合Personal、Sport與Efficient等3種駕駛模式的駕駛模式選擇系統。(攝影/ 林先本)
Sport模式下還可以針對驅動系統、動態駕駛與轉向系統等進行個別調整。(攝影/ 林先本)

但是,X1 sDrive20i並沒有配備電子可變阻尼懸吊,不同的駕駛模式僅針對動力輸出曲線、油門反應、變速箱換黨邏輯以及方向盤手感等進行調整,底盤懸吊並不會連動改變。就體感回饋而言,由於客源鎖定年輕消費客層的關係,X1 sDrive20i設定上保留較多的路感回饋,低速行駛於市區道路,可以感受到比較清晰的道路資訊,如果對舒適性有更高要求,或許會覺得彈跳感稍為明顯,即使sDrive20i車型配備19吋輪圈而非20吋版本也是如此。

低速行駛時X1 sDrive20i的路感回饋相對清晰。(攝影/ 林先本)
一般市區道路行駛時,X1 sDrive20i的駕駛感受接近於掀背車款。(攝影/ 林先本)

不過,如果把車速拉高,還是可以感受到休旅設定的X1 sDrive20i依舊有著較長的懸吊形成,可以透過中後段懸吊吸收路面不平或者坑洞帶來的不適回饋,盡可能地保留應有的舒適度。而且,在較為激烈的操駕狀態中,亦仍可感受到休旅車格所帶來的側傾幅度。就感受上,會讓人有種低速掀背車、高速休旅車的駕駛感受,若以一般的駕駛習慣,算是一款具備年輕個性的休旅作品,搭配BMW靈活的轉向手感與車頭指向性,如果不是拿X1來殺灣狂飆,整體的駕駛調性算是相當討喜。

如果是激烈操駕狀態,還是可以感受到休旅設定下X1 sDrive20i的側傾幅度。(攝影/ 林先本)
高速行駛時,X1 sDrive20i的舒適性就會展現出來。(攝影/ 林先本)

就新世代X1產品設定而言,更趨方正的車體格局,換來更具彈性的使用機能,並且融入更加討喜的科技化座艙鋪陳,以及符合消費者期待的舒適與便利性配備,甚至目前幾乎已成臺灣「必要配備」的Level 2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也都完整搭配。配合上與同級競品相近的價格區間,新一代X1一上市就備受期待,也搶下4位數的接單成績,展現出X1的強勁競爭力。

X1 sDrive20i現階段為X1汽油動系中銷售主力。(攝影/ 林先本)

以產品編成來說,這次試駕的X1 sDrive20i更是運用完整的配備鋪陳、合理價格設定成為目前汽油動力的銷售主力。不過,如果加上iX1共同比較,只要再加價10萬元,就能從前驅升級為四驅,而且還是純電動力系統,並且擁有更豐富的配備鋪陳,這也反映在目前的接單狀況,有半數訂單週直接選擇iX1純電車型,顯示在豪華品牌消費客層中,電動車接受度已經不成問題,只要配備競爭力夠強勁,消費者並不會排斥純電產品。

目前iX1接單數量佔全X1車系約莫50%左右。(攝影/ 劉家岳)

延伸閱讀:

Total
0
Shares
上一篇

短短幾秒連續多項違規? 網崩潰:遇「極致三寶」防衛駕駛照樣倒

下一篇

福特六和寄發「Focus渦輪水塞」顧客關懷活動通知 將分2批次免費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