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車

28 posts

國道休旅車撞工程車!車身嚴重內凹1人胸部骨折急送醫

今 (1) 上午10時許,國道3號北向苗栗縣通霄路段發生嚴重車禍!一名50歲王姓男子駕駛黑色BMW休旅車,因未注意車前狀態,直接撞上前方施工貨車,接著又撞上施工人員停放於車道的施工小貨車,王男休旅車側面嚴重凹陷,還造成施工人員2人、王男輕重傷送醫,所幸送醫後無生命危險。
看更多

獨家/緩撞車三天被撞一次無解?業者推ACC車輛預警先自救!

近年國道緩撞工程車事故頻仍,今年到10月為止就已經發生102件,平均每3天就會發生1次緩撞車事故。根據高公局統計,今年發生的102件中有超過半數,共67件與輔助駕駛系統有關。屢屢發生事故也引發網友討論,究竟是緩撞車施工方式出現問題,或者駕駛輔助系統設計有瑕疵,還是駕駛人濫用駕駛輔助系統而疏於注意路況?
看更多

賓士GLC國道追尾緩撞車法院判決出爐! 駕駛開半自駕系統分心肇事應賠償176萬

2023年,無論是高速公路或是快速道路,都發生不少起駕駛人疑似濫用ACC+Level 2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導致車輛追撞工程緩撞車的事故,雖然因為有蠍子車或野牛防撞車,能避免造成嚴重人員傷亡,但肇事駕駛基本上都要支付一筆不小的賠償金額。近日,法院判決今年3月24日肇事的34歲陳姓駕駛,需要賠償給緩撞車所屬工程公司的總賠償金額高達1,764,050元。
看更多

國道「輔助駕駛」又釀緩撞車2天2撞! Ford Focus與Toyota Prius車頭通通全毀

2023年11月20、21日,國道又連續兩天發生緩撞車被擊落的交通事故,且疑似都是因為使用駕駛輔助系統而分心釀禍。11月20日的車禍發生在國道3號,一輛綠色的Ford Focus撞上內線的工程緩撞車後,彈飛橫躺在外側車道,整個車頭全毀。11月21日則是一輛白色Toyota Prius PHEV行駛在國道1號,結果整台車直接插進緩撞車底部,車損相當嚴重。
看更多

國道一日2輛緩撞車遭殃! Ford Kuga與Toyota Camry連撞掀網酸:修不及撞

2023年10月份無疑是個「多事之秋」,除了發生多起大型車輛造成的嚴重車禍,也不乏有許多小客車行駛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內側車道追撞緩撞車的意外。還記得在10月18日,一天內就恰巧有2輛Toyota RAV4,分別在國道1號北上134公里處與國道1號北上284公里追撞緩撞車,而在10月30日,國道3號南下144.2公里處又見白色Ford Focus出車禍。沒想到10月最後一天,單日內又出現2輛緩撞車遭殃,分別是Toyota Camry與Ford Kuga肇事。
看更多

快訊/台64小轎車高速追撞工程車成「火球」 駕駛當場慘死

新北市驚傳嚴重事故!今(24)日清晨4時許,新北市消防局接獲民眾報案,指稱1輛小轎車行經台64線快速道路往八里方向時,因不明原因高速追撞外側車道的施工工程車後起火燃燒,警消獲報到場後趕赴現場救援,經灌救後發現29歲鄭姓駕駛已明顯死亡,詳細肇事原因仍待調查。
看更多

運安會將與交通部「盤點法規」減少緩撞車被撞 網嘆:政府會先禁ACC

TMA緩撞車在高速公路被撞的事故層出不窮,先前國道警察就公布統計數字,從2023年初開始截至年3月28日,就有29件緩撞車或施工車被撞,肇因幾乎都與駕駛人依賴駕駛輔助系統而分心有關。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在4月24日邀請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簡稱:運安會)代理主委許悅玲列席報告及備詢,談到「緩撞車被撞事故時」,先是說「車輛規範管理權責在交通部」,接著再表示「會蒐集資料與交通部盤點法規」,網友們看見後大多不以為意,認為「政府可能會直接禁止ACC」。
看更多

2023年前3個月釀29件「緩撞車被撞」車禍! 國道警無奈:求別濫用ACC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新車配備ACC+Level 2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本來的用意是要幫助減少駕駛人開長途的疲勞,但卻可能因為駕駛人濫用或過度依賴,而釀成悲劇,在高速公路上就有不少TMA緩撞車被撞,大多是因為駕駛人濫用ACC所致。根據國道警察的統計,截至2023年3月28日,高速公路就有29件緩撞車或施工車被撞,肇因幾乎都與駕駛人依賴駕駛輔助系統而分心有關。
看更多

小貨車追撞國道緩撞車! 右半側「削爛」副駕乘客遭夾慘死

高雄國道10號今(15)日上午發生一起死亡車禍,32歲的林姓駕駛,開小貨車載著56歲的藍姓同事,變換車道過程,不明原因追撞前方的緩撞車左側,整台小貨車副駕駛座直接「吃進」緩撞車貨斗部位,藍男當場失去生命跡象。警消獲報到場,出動破壞機具將藍男救出,送醫搶救後仍回天乏術,而開車的林男則是意識清楚,沒有酒駕,肇事原因待查。
看更多

Toyota與Volvo休旅車硬上緩撞車! 3天遭連3撞網諷:進度超前TNCAP

國道緩撞車遭撞擊頻率會不會太高?2022年11月1日上午10時許,國道3號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北上136公里處,一輛中華Zinger商用車直直撞上內線進行清掃作業的工程緩撞車,車頭雖然全毀,所幸無嚴重傷亡,結果在11月2日與3日,竟然又接連有一輛Volvo XC90與Toyota RAV4高速追撞緩撞車,造成車頭面目全非,等於11月前3天,每天都出現TMA緩撞車被撞的車禍,就有網友戲謔表示:「這撞擊測試進度比TNCAP快」。
看更多

國道3號北上見中華Zinger撞緩撞車! 網譏:TNCAP撞測速度應加到100公里

2022年11月1日上午10時許,國道3號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北上136公里處,內線正在進行車道垃圾清掃工程,因此也在工程車後方加上TMA緩撞車,並鳴笛閃燈警示,結果一名林姓男子駕駛中華Zinger,疑似因為一時分心,就這樣高速撞上緩撞車,車輛不僅車頭嚴重損會、雙前座氣囊全數爆開,緩撞車也潰縮變形,所幸施工人員全數平安,而Zinger車內2人因為有正確使用安全帶,所以除了頭部與胸部有稍微挫傷,無其他大礙。
看更多

國道又見Volvo「對決」緩撞車 保住一家三口卻令網嘆:瑞典坦克不是這樣用

國道出現緩撞車在內線被撞的事件屢見不鮮,還記得2022年10月12日才有一輛Toyota Alphard於國道1號北上102.8公里處內線撞上TMA緩撞車,沒想到才過不到2個星期,在10月24日下午2點半,國道3號南下後龍路段,又有一輛Volvo XC40於內線撞上工程車後方的緩撞設備,雖然車內一家三口與施工人員皆平安無事,但在社群平台上,有網友便感慨:「瑞典坦克不是要拿來撞的」。
看更多

疑似Toyota Alphard國道1號直直撞上緩衝車 網譏:小弟要芭比Q了

近年來,國道時常有車輛撞上緩衝車事件,且大多數都是配備有駕駛輔助系統的車款,令許多人感慨駕駛人濫用ACC反倒讓高速公路時常出現工程車內線施工遭撞的車禍事件。而在2022年10月12日,國道1號北上102.8公里處,又發生一起疑似是白色的Toyota Alphard撞上緩衝車的事故,許多網友嘲諷表示:「小弟芭比Q(完蛋)了。」
看更多

國道工程車碰撞事故頻傳 網友:「即時交通路況服務結合導航更安全」

國道工程車事故頻傳,而且因為工程車在國道上與一般車輛的速差極大,發生碰撞的時候會導致嚴重車禍發生,有一方面是因為現行的輔助駕駛系統並沒有辦法針對速差過大的狀況進行偵測,當然另一方面也有人點到警示不足的問題,雖然進入工程路段都會看到路邊擺放警示標語,不過網友認為如果可以結合大家常用的導航系統,進行即時交通路況的串連將可以大幅地降低事故發生率,對此就有專業人士分享其實可以使用交通路況RDS-TMC(副載波即時交通路況服務),但這項功能卻在2019年中的時候停用,認為政府根本就是在開倒車。
看更多

國道施工車1年8個月共153件遭撞事故! 高公局交通安全月籲「勿依賴ADAS」

高公局亦配合交通部四季交安專案第3季主題加強宣導「不超速、不逼車、不無照駕駛」;另查國道於110年1月~111年8月,短短1年8個月就有153件的國道施工車輛遭撞事故,其中超過4成的肇事車輛配備有駕駛輔助系統,爰針對國道施工車輛遭撞情形,特別加強宣導民眾「不過度依賴駕駛輔助系統」,希望駕駛朋友多加配合。
看更多

2022年前7月高速公路工程車遭撞已63起 高公局:有自駕輔助也不行「手放開!」

年來由於「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普及,國道高速公路施工車輛遭撞事故發生頻率似乎愈來愈頻繁。高公局日前公布2022年1至7月國道施工車輛遭撞事故統計資料,光是今年前7個月就已經發生63起,8月更至少已發生兩起因為使用駕駛輔助系統疏於注意車前狀況而追撞工程車事故。高公局呼籲,就算愛車配有駕駛輔助系統,也千萬不要「手放開!」
看更多

國道施工處限速40公里怎麼辦? 老司機:「這觀念」更重要!

在國道高速公路上,大部分路段的最高速限都是時速90~110公里,而除了塞車的狀況以外,駕駛們多半也都是以最高速限在國道行駛,但如果今天是經過施工路段的話,就會看到臨時架設的速限警示牌,有時最高速限會降低到時速40公里,而這樣的速度跟一般狀況相比有著極大差異,一個不小心很容易就會發生車禍狀況,因此就有人好奇如果在高速公路行駛時遇到施工路段降低限速的話,大家都會怎麼處理這樣的狀況,有老司機表示如果不想出事還是照車流速度開,否則速差過大很容易出事。
看更多

獨家/有ACC等於真安全? 「自駕」撞工程車2022年維修金額已破2千萬

日前高公局公布國道工程車遭追撞事故,表示當中有44%為車齡2年內,且配備有ACC等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新車,顯示駕駛可能過於倚賴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而疏於車前狀況,進而導致事故風險增加。《地球黃金線》也獨家取得TMA緩撞車設備代理商自行統計的事故分析資料,截至11月中旬為止,光是裝設該品牌緩撞設備的緩撞車就在國道以及省道上發生68起追撞事故,其中有17起事故經鑑定以及駕駛人自述,是因為駕駛開啟ACC疏於注意車前狀況而發生,比例多達4分之1,光是緩撞設計的維修金額就已經突破2,000萬元。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