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民眾選購輪胎有更明確依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預告自115年 (2026年) 7月1日起,所有市售小客車、小貨車輪胎都必須經過檢驗合格,並且標示輪胎能效,明確提供「濕地抓地力」、「滾動阻力」與「慣性滑行噪音」等3個項目的等級才可上架銷售。但是,台灣該如何檢測輪胎能效?財團法人車輛測試中心ARTC日前就正式公開輪胎能效檢驗相關能量,揭露輪胎能效測試項目。
事實上,台灣自2019年起就鼓勵國內輪胎業者銷售小客車用輪胎時標示輪胎的滾動阻力、濕地抓地力等級,並在2023年將範圍擴大至小貨車與大型商用車用輪胎。不過,截至目前為止,關於市售輪胎的滾動阻力、濕地抓地力標示都採用「自願性」標示,並未有強致力。然而,為進一步透過輪胎使用改善行車安全,並達成降低環境噪音與節能減碳等目的,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規劃新增納管小客車、小貨車用輪胎作為應施檢驗項目,必須符合檢驗標準才能上市銷售。
而經濟部檢驗局針對輪胎所實行的檢驗項目,除了安全相關審驗之外,更進一步於2024年8月26日新增能效項目檢驗,並且預告自2026年7月1日起,強制規定C1與C2類輪胎,也就是小客車與小貨車用輪胎必須強制標示輪胎能效相關性能等級才可上架銷售。其中,能效等級就包含濕地抓地力、滾動阻力與慣性滑行噪音等項目,範圍涵蓋節能、性能以及噪音等面向。
其中,濕地抓地力項目,ARTC於測試道中建設具有兩條200公尺測試區域的濕地抓地力測試道,在200公尺的測試範圍中,ARTC鋪設石料粒徑介於8mm至13mm間,抗滑係數小於道路標線的路面,並透過灑水設施將水磨控制在0.5mm至1.5mm之間。搭配來自於法國Dufournier的測試拖車,運用第5輪壓載,以及灑水與煞車裝置,依照輪胎設計規格精準進行輪胎濕地抓地力測試。
滾動阻力則是直接使用測試機器,於實驗室中進行檢測。ARTC為量測輪胎滾動阻力,引進ZF生產的滾動阻力測試機,可精準控制輪胎溫度以及胎壓,確保於法規規定的標準內進行檢驗,同時,還可依照輪胎設計規格不同施加不同的負載,確保檢驗數值正確、客觀。為了滿足輪胎業者需要,ARTC更購入多款不同規格輪圈,以適應不同用途與尺寸的輪胎進行測試。
相較於只需要一顆輪胎就能檢驗的濕地抓地力與滾動阻力,輪胎慣性滑行噪音使用實車法進行測試與檢驗。由於測試道位於戶外,對環境的要求較為嚴苛,只能在風速小於5m/s、氣溫介於攝氏5度至40度、路面溫度介於攝氏5度至50度之間,且背景噪音小於10分貝環境中測試,且路面環境亦有嚴格要求。不僅如此,還須依照輪胎規格不同,裝不同的轉接盤並進行配重,甚至要在量測區中以熄火滑行狀態進行測試,難度相當高。
一條胎必須經過上述三種項目檢測,才會取得濕地抓地力、輪胎滾動阻力以及慣行滑行噪音等項目的等級,也就是未來需要強制標示的輪胎能效等級。根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的公告資訊,輪胎強制標示能效等級規定預計2026年7月1日起上路,屆時台灣境內的市售輪胎都必須經過檢驗,且明確標示等級才可上市銷售。而對於輪胎廠商而言,由於歐盟等市場早已實施強制標示輪胎濕地抓地、滾動組利與噪音等性能等級標示,ARTC完整建置相關檢驗能量,且取得國際標準認證,也有利於國內廠商產品外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