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數任市長,內湖科學園區上下班交通尖峰時間塞車問題遲遲無解,現任臺北市長柯文哲更直指「救不了!」甚至放話要求有意參選下一屆臺北市長的候選人提出政見。日前,民進黨籍臺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團隊就提出第一道政見牛肉,拋出興建連結堤頂大道與塔悠路的「過河」隧道,期盼多一道跨越基隆河的交通動線選擇,將內科進城車流提前在國道一號汐五高架堤頂交流道前分出,期盼紓解堤頂大道、港墘路以及舊宗路的車流。
陳時中團隊這次提出的「穿河」方案雖然出口同樣選在塔悠路,但是內湖端出口不再選擇港墘路,而是選擇「堤頂大道」作為內湖端出口。根據陳時中團隊提出的方案,堤頂-塔悠過河隧道將會在國道一號汐五高架堤頂交流道前入地,並通過基隆河,再從塔悠路接近撫遠接觸出土連接塔悠路,期望分導一部份內科、大直往信義區車流。方案採雙向四線道設計,隧道長度約1.5公里,將採潛盾法施工,工期大約7年。
事實上,興建「過河隧道」舒緩內科交通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提出,2013年、2016年以及2020年臺北市議員李建昌以及內湖當地里長就曾經數度提出以過河隧道紓解內科交通問題的提案。不過,2021年臺北市政府新工處最後的回覆指出,由於經港墘路穿越基隆河到塔悠路的過河隧道必須閃避捷運東環段地下行車隧道,且港墘路與堤頂大道交會口下方有大型排水箱涵與民生管線。而且,如果要讓出土段落在瑞光路至內湖路之間,縱向坡度將會超過11%;即時將出土段延伸到環山路,縱向坡度也超過3%,都超過隧道最大縱坡度規範,同時港墘路平面段將會只剩一車道可供通行,反而會造成交通壅塞。於是,當初的過河隧道方案全被評為「不可行」。
當時,議員還提出有高架橋樑銜結港墘路以及塔悠路方案,只不過,經過新工處評估之後,同樣也被下了「不可行」結論。原因同樣都是因為堤頂大道與港墘路口交匯處地面下設置有大型排水箱涵與民生管線,內湖端的橋樑只能緊鄰目前港墘路往堤頂大道方向的建築物側施作,無法再設置平面側車道。同時,若為符合建築法規的橋樑坡度規範,強樑與引道高度會低於基隆河堤防高度,且松山端橋樑高度也超過松山機場限高規範,等於是直接被判死刑。
與先前被新工處「打槍」的「港墘-塔悠」3種過河方案相比,「堤頂-塔悠」方案可以避開港墘路與堤頂大道路口的排水箱涵與民生管線,也不會有隧道縱坡度過高的問題。同時,以河底穿越的方式,也不會受到松山機場航道限高影響。單純就新工處評估「港墘-塔悠」過河3方案不可行的主要理由來看,現在提出的「堤頂-塔悠」過河隧道方案確實是可行性較高的一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