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好便宜全因政府補助?歐盟課對岸新車最高37.6%臨時關稅

歐盟針對中國自主品牌電動車從7月5日開始課徵最高37.6%高額臨時關稅。(圖片來源/ BYD)

儘管2024年開始全球電動車市場因為通膨、消費力下降等各種因素導致成長率放緩,但2023年新能源車 (電池電動+油電複合動力) 銷量超越特斯拉Tesla的比亞迪BYD,無疑成為了中國自主品牌進軍全世界的指標性車廠!而中國自主品牌們的新能源車不僅在自家主場有著領導性地位,更以親民入手價成功地在主推綠色能源車款的歐洲市場打出一片天下!不過中國自主品牌電動車便宜的關鍵生產成本,很可能是中國政府的大量補貼所導致,所以歐盟在7月5日起正式開始對中國進口至歐洲的電動車開始課徵最高37.6%的臨時關稅,但如此一來也勢必要面對中國政府的「報復」。

傳統品牌推出的電動車,目前價格還無法跟中國品牌車款一樣親民。(圖片來源/ Volkswagen)

歐盟在2023年正式拍板了2035年要禁售燃油新車的激進政策,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藉著降低碳排放來達到環保永續目的,而美國、印度以及新加坡甚至是臺灣也都有年限各異但立意相同的禁售內燃機車輛政策在,反映了碳排淨零世界趨勢的同時也意味著傳統汽車大廠們得面臨到迫在眉睫的電動轉型陣痛期。之所以說是陣痛期,因為無論是以現行油車底盤打造的「油改電」電動車,還是現行推出的電車專用模組化平台開發的新車們,在科技面如使用體驗或是續航力表現,還難以跟特斯拉為首的新創品牌正面對決,在價格面上更難以與舉國之力扶持的中國自主品牌產品一較高下!

在新能源車領域起步甚早的比亞迪BYD,旗下產品已不限於平價入門車,也推出如仰望U9這樣的電動超跑。(圖片來源/ BYD)

這也讓傳統汽車品牌想要推廣自家電動車,就得依靠各國政府售價面上的補貼或是減稅優勢,而今年起多數國家縮減電車補貼後也造就了全球市場對於電動車需求放緩的結果,不過與此同時中國自主品牌電動車仍藉著「低價」的優異體質得以繼續開疆闢土,這也讓講究公平貿易競爭的歐盟,決定對銷售份額日益吃重的上汽集團、比亞迪與吉利等中國自主品牌,展開了詳細調查並祭出高額臨時關稅的反制動作。

在歐盟的調查報告中指出,中國政府會藉著各種補助方式來實質降低中國品牌的生產成本。(圖片來源/ Maxus)

依照《DW》(德國之聲) 的報導,指出歐盟調查中國電動車事件主要是聚焦在政府補貼的不公平競爭上,歐盟調查報告指出中國電動車的低廉售價是因為有中國政府的鉅額補助在背後支持,像是低利貸款、廉價土地使用成本以及新能源車銷售獎勵等補助在幫忙,而且像是上汽集團跟吉利還能夠取得「低於市價」的電池來造車,這一切舉措都幫助了中國車廠們實質降低生產成本,最後結果就是便宜中國電動車大舉進軍歐洲市場。

不過按照歐盟電動車報告結果,不是所有車廠都跟上汽集團被課徵最高37.6%的臨時關稅,像是展現出較積極合作態度的吉利跟比亞迪,被課徵的臨時關稅就分別為19.9%與17.4%。課徵臨時關稅真的會達到公平競爭的目的嗎?這點可能就要等整個年度的進出口數據才能看出端倪了,至少中國乘聯會 (中國乘用車市場訊息聯席會,CPCA) 秘書長崔東樹就反駁說中國自主品牌車款的定價是市場決定結果,對新能源課稅不但會增加廠商以及歐盟消費者的成本,長期以來更會影響歐盟的環境永續目標。 

至少賓士等車廠目前並不買單歐盟對中國車課徵反補助關稅的做法,而課徵關稅是否會達到抑制銷量效果也有待觀察。(圖片來源 / Mercedes-Benz)

而對於歐盟課徵高額臨時關稅表達不滿意見的還有自家歐系車廠,像是在視中國為重要市場的BMW、Mercedes-Benz AG、Stellantis與VW,都曾表態不贊同課徵更高關稅的做法,背後原因應該是害怕中國政府的反制措施會影響自家銷量吧?不過至少目前中國政府對應的報復措施目標不是放在歐系汽車品牌上面,反而是針對從歐盟進口的豬肉及其副產品有無涉嫌傾銷展開調查,接下來反補貼關稅戰火是否會延伸到歐洲的汽車產業,也要靜待後續的發展了。

延伸閱讀:

Total
0
Shares
上一篇

Kia Sportage 30th紀念版售價136.9萬元起,Ceed Sportswagon Luxe同步現身

下一篇

機車合法直接左轉巧遇警質疑沒待轉,雙方和平與理性溝通獲得網友大力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