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電動車,自動駕駛更是目前車壇發展焦點,為瞄準未來無人自動駕駛公共接駁市場,經濟部與ARTC自2018年起投入資源開發國人自行研發、製造的自動駕駛小型巴士,也就是Winbus。2019年首度亮相,並從2021年起開始於彰化鹿港、高雄與澎湖等地進行實驗運行,確認在開放場域的無人自動駕駛能力。今日 (10月14日) 正式在臺北揭露Winbus相關細節,宣告正式發表。不過,這套由國人自製研發的自駕小巴平台未來仍有降低生產成本、雲端運算等需要突破,估計要真正商轉至少還需3至5年。
Winbus自駕小巴以自行研發的線傳控制電動車平台為基礎,車內規劃有9座位、6站位空間,由於仍處於試驗階段,並且以短程公共接駁為目標,設定極速為50km/h,續航力大約落在70公里水準。有趣的是,Winbus考量偏鄉接駁需求,採用雙軸轉向與動力系統,並沒有所謂車頭、車尾的分別,無須迴轉、掉頭就能反向行駛,就算是窄路也不是難事。
Winbus最主要的焦點,還是落在國人自行研製的自動駕駛系統,透過車頂的3D LiDar光達感測器,搭配車輛四個端點的2D-LiDar短距光達感測器,搭配擔任遠距偵測用的雷達感測器、辨識行人、車輛等輪廓的廣角攝影機與負責車道便是的窄角攝影機,運用12組感測器組成不受天候影響的偵測能力。除此之外,還搭配同樣是由國人自主研發,能夠統整12組感測器資訊,為車輛描繪出周遭狀況,並且針對各種突發狀況作出反應的運算控制系統,建立出自動駕駛能力。
從今年起,ARTC選定鄰近的鹿港與彰濱工業區,設定一條從鹿港天后宮停車場到彰濱工業區各觀光工廠的試驗運行路線,透過長達7.7公里,包含13個有號誌路口、3個無號誌路口、6個須轉彎路口,還有一個迴轉點的路線設定,配合單線雙向車道、雙線車道、4線雙向車道以及道路縮減等複雜路況。加上臺灣眾多的機車騎士,驗證Winbus自動駕駛系統在開放式場域的運行能力。
ARTC表示,經過試運行驗證,已經有部分技術已經轉移給與國內相關廠商使用。像是Winbus使用的電控化底盤已經技術轉移給與國內知名的製造業大廠使用,讓國內業者可以享有國人自主研發成國。不過,雖然Winbus已經具備在開放式道路自動駕駛能力,但是距離商轉投入營運還是有不小距離,除了生產成本之外,5G通訊、車聯網以及雲端運算等技術也有待突破,保守估計自駕小巴能夠真正投入商業化營運還需約3至5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