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對於交通方面的規劃與政策,經常出現出乎意料的措施,比如西前台南一死一重傷的嚴重車禍事件,相關單位第一時間並非改善路口,而是優先進行大執法,儘管執法也是交通管理中的一環,但比例的拿捏可能還有討論空間。然而在各種大執法之後,根據交通部提出的數據顯示,5月仍有3.4萬多起交通意外,比起同期還增加了6000多件,也造成270人死亡,4.5萬多人受傷,對此交通部要求各縣市政府提出相關報告與改善方案。
為了維護行人的安全,在交通新制之後,汽機車不停讓行人加重處罰,沒想到卻出現人車對立的情況,汽機車與行人都不敢過馬路,也出現行人於路口逗留的情況;交通部路政司司長林福山表示,近期將會針對行人的違規態樣與罰則進行檢討。另外交通部也為了釐清權責問題,推行《交通安全基本法》,這套新法主要是讓中央與地方的分工更加明確,也規範道路安全相關的經費該從何而來。
不過針對增加行人的罰責,部分網友非常不買單,認為交通部只會檢討道路上最弱勢的行人,也不滿對於汽機車違規停車以及隔熱紙相關的規範至今仍不見蹤影,並表示:「交通部除了罰還有別招嗎?」、「檢討弱者…而且行人原本就有罰責了…」、「汽車違停?隔熱紙?然後罰行人?」、「交通部只會提高罰則還會幹嘛?」、「還是那個101招,降低速限和插照相機!」、「大執法用數據告訴民眾沒用,然後遇到問題繼續大執法。」、「根本不能理解這個部到底是做甚麼用的…」
也有部分網友表示行人闖紅燈以及紅燈之後還慢慢走的行為確實需要罰責,但是整體來說交通部為行人的各項施政仍不及格。比如某些路口的規劃不夠嚴謹,行穿線沒有退縮也沒有行人庇護島,甚至部分路口因為車道較多,行人需要用跑步的方式才能通過,行動不便者更是因為沒有規畫人行道,只能走在危險的路肩。所以想要台灣的用路環境提升,可能還需要等待《交通安全基本法》怎麼規範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