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線

55 posts

交通部推「行人優先區」新規,10月上路限速20km/h更不得按喇叭

交通部為了一洗行人地獄之稱號,去年除了修訂《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針對不停讓行人之車輛加重處罰,同時也要求行人應依行人穿越道通行,違者處以相關罰鍰。如今,交通部再度預告《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修正草案,宣布將新設全新的「行人優先區起終點」標誌,不僅不得按喇叭,也不得超速行駛,最重可罰3.6萬元!
看更多

成大教授女助理過馬路遭撞殞命!網批:行人地獄沒在改

上月中旬台南市驚傳一起死亡車禍。一名53歲的成功大學教授女助理,出門外出倒垃圾,誰知道行經東區東門路與富農街口的行人穿越道時,意外遭到左轉的黑色保時捷Cayenne Coupe休旅車撞上,頭部、身體重創,經一個晚上搶救後仍宣告不治。而且,台南市去年也曾發生余姓小妹妹遭撞、不幸離世的車禍意外,如今再度發生類似事件,引來許多網友議論,怒批「行人地獄」沒改善。
看更多

台中斑馬線新設投影紅綠燈,地板光源網友笑翻:過馬路要刷條碼

為提升行人穿越安全,並加強用路人夜間辨識紅綠燈系統,近期台中市政府推出全新的「投影地板式紅綠燈」。與交通號誌同步顯示,將燈號投影在行人穿越道前方,幫助等待紅燈的「低頭族」行人注意號誌變換,同時也能提供行經車輛發現路口行人穿越處,提升交通安全。不過,黑白相間的斑馬線前多出一道顯著光線,也引來網友笑稱:「過馬路就像刷條碼」。
看更多

網友怒批違停報警沒有用!車輛佔用斑馬線竟只有口頭勸離?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3年內經過四次修正,最終限縮多項交通違規行為不開放民眾檢舉,其中違規停車僅剩下車輛占用行人穿越道,或是霸佔身心障礙與婦幼專用車位等項目開放拍照舉發,紅線違停不在可檢舉項目中,也因此被不少用路人稱作大違停時代即將來臨。然而,新版《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6月30日上路以前,違停亂象似乎已經變得更為嚴重,近期還有民眾抱怨,自己遇到違停車輛決定報警舉發,沒想到員警到現場僅驅離該車沒有開單,讓他無奈大嘆「違停打電話報警根本沒用」!
看更多

未禮讓行人罰多少?了解2024未禮讓行人定義標準與申訴技巧

近幾年大家應該很常聽到「行人地獄」這個名詞,這個說法主要是形容行人的權益不受到重視,當然這也可以從許多層面來觀察,例如汽車、機車駕駛對於行人的態度,又或者是行人步行的環境規劃,更廣泛一點甚至能夠從整體用路環境來從頭審視。而為了盡快擺脫行人地獄這個惡名,因此政府也祭出更強硬的法條與罰款措施,希望以這樣的方式重新導正用路人的觀念。
看更多

新北完成450處路口行人早開時相,設庇護島與行穿線退縮提升安全

台灣行人交通安全議題這兩年不斷掀起討論,新北市交通局為打造更友善的行人交通環境,於2023年完成450處路口行人保護及早開時相,並增設行人庇護島、退縮行穿線等交通工程,有效減少易肇事路口的行人事故率。同時,警察局針對「不停讓行人」及「行人違規」持續加強執法,且發現「行人事故中以高齡長輩最多」,所以結合社會局運用淺顯易懂地宣導方式,讓長輩了解交安常識和觀念。
看更多

妹子不解「過馬路一定要小跑步?」被按喇叭催促覺得委屈掀論戰

台灣被稱為「行人地獄」,為了洗刷這個罵名,「未禮讓行人」條列修法加重罰鍰至6千元。不過,就有一名網友發文抱怨,某天在上班通勤的路上,發現其他行人都小跑步的通過,唯獨他用一般的速度通過,甚至還遭駕駛按喇叭,請她走快點,讓她不解表示「到底為什麼是我要看他們臉色啊?」貼文PO出後,引起2派網友的論戰。
看更多

汽機車停讓行人規定加嚴後人民滿意嗎?台北市交通局民調出爐!

自從「停讓行人」規定在2023下半年開始加嚴之後,雖然還是存有不少爭議,無論是汽機車駕駛或是行人,都有出現讓網友相當不滿、甚至是傻眼的行徑,但台北市交通局近期公布交通環境改善的成果,轄內每月行人死傷降幅至今達30%,且還有進行民意調查,有高達88%的民眾感受到車輛停讓行人比以前進步!
看更多

行人站斑馬線等紅燈讓駕駛困擾!怕「帝王條款」噴6千開窗喊「麻煩退後」

近期,行人過馬路的「帝王條款」,因為全國學生美術比賽漫畫類組的獲獎作品而再次衍生出一波論戰,正巧在臉書「爆怨公社」上,一名網友分享一段行車紀錄器影片,只見汽車駕駛在綠燈準備右轉時,卻碰上幾名行人直接站在斑馬線上等紅燈,導致駕駛人遲遲不敢往前開,最後還開窗請行人退回人行道上,就怕被檢舉吃上6千元罰單。
看更多

學生「行人地獄」漫畫掀論戰,校方急澄清創作本意

政府為了趕緊讓台灣擺脫「行人地獄」的標籤,交通部於今年四月提高未停讓行人的罰鍰,並且嚴格執行,許多用路人都還在習慣中。沒想到全國學生美術比賽漫畫類組其中一幅的獲獎作品《帝王條款》就是藉此為創作理念,原先校方只是發文慶祝,沒想到卻引起許多網友以及團體撻伐,因此校方緊急刪文並致歉。
看更多

過馬路別低頭!香港斑馬線前「這設計」 台灣多年早就有!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而「低頭滑手機」的現象更是層出不窮。日前有一名網友在臉書分享一張圖片,只見香港行人在等候過馬路的區域被刺眼的紅光直照在身上,讓他反問是否是要阻止民眾滑手機而做的設計。對此,有香港人就坦言真是為低頭族設計,而有人發現台灣在5年前竟曾有過此設計。
看更多

阿北騎光陽綠燈起步左顧右盼 朝庇護島撞上「前孤輪」網估算維修費:上看2萬

臉書粉專「八卦村 - 行車紀錄器影片上傳中心」日前分享一段行車紀錄器影片,在社群平台上紛紛被轉傳分享。事發時間在2023年11月21日下午5時許,地點在台北市中華路一段與忠孝西路交叉路口,一名身穿綠色外套與迷彩褲的阿北,騎著光陽GP125,不知為何不斷左顧右盼,就是不看前方的路,結果直直朝著行人庇護島撞了上去,「八卦村」粉專直接給予影片標題:「前孤輪沒看過逆」。
看更多

外國人怒批台灣「行人安全」進步幅度有限 過馬路出「一招」:就怕警察不挺

《CNN》曾經報導台灣行人地獄現象頻頻,政府與立法單位遂立即修法祭出重罰,若是汽機車在有條件下不停讓行人,最高可開罰6,000元,且多數民眾普遍認為確實有些效果。不過,近期有一名居住在台中的外國人怒言,他有天準備過馬路時,還是差點被一輛闖紅燈的機車撞上,相當無奈表示「什麼時候會真的進步?」
看更多

人行道停讓行人卻招手「禮讓」汽車 網友哀嚎:過不過都很尷尬

為了擺脫行人地獄的稱號,於今年的六月三十日台灣開始全面實施新制,加重未禮讓行人的罰鍰,最高可罰六千元,但有人發現有時候並不是駕駛不禮讓行人,而是行人堅持要讓車子先過,造成雙方僵持不下的局面。日前就有人在論壇上提問「如果因為行人讓車子先行通過,被警察攔下的話,是不是也不能主張說對方讓自己通過的?」吸引許多網友在底下發表看法。
看更多

議員會勘車流壅塞問題竟取消斑馬線? 桃園交通局緊急聲明是該局處自行調整

台灣的行人地獄果然還是身在地獄中無法自拔!日前有位外籍民眾在桃園龜山區過馬路,卻被一部轉彎的計程車撞上,離譜的車禍意外卻延燒出究竟是誰取消了斑馬線,又是誰取消了斑馬線?據了解,此路口原先都有斑馬線,但疑似經過議員孫韻璇會勘之後,為了解決車流壅塞問題,不僅增設右轉車道,還取消了斑馬線,造成路口的斑馬線呈現「ㄇ」字型,怪異的規劃讓人不解。
看更多

政府全新作品再來一齣! 新竹出現超尷尬設計驚見「斑馬線內有待轉格」!

台灣的道路總是出現各種讓人「驚喜」的設計,舉凡內側車道原本為直行,到下個路口沒有任何告示的情況下直接變左轉專用道,還有超大與迷你的待轉格,更是出現內側車道突然有圓形槽化線,種種的設計都讓人懷疑國內的標線究竟是發生甚麼事?只是這些狀況往往都只有發生嚴重的車禍事件,或是被批露之後才改善,否則相關單位根本無視。而日前位於新竹又出現奇葩的設計,相關單位還是同套說法,表示是廠商施工錯誤。
看更多

如同爛紙箱一般的斑馬線出現在台中? 議員勘察後直接用手拉起!

台灣四季多雨,尤其夏季更是颱風季節,伴隨而來龐大的降雨總是會造成大小不一的災情,然而近日這起「災害」卻讓人無法判斷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原來是有民眾於臉書「路上觀察學院」拍攝到,下過大雨後的斑馬線標誌竟然大片剝落,甚至還「漂流」至路邊,悽慘的狀況被網友形容成「淋到雨的廢紙箱」,議員黃守達到場勘查,發現剝落的情況非常嚴重,甚至徒手就能將標線直接拉起。
看更多

綠燈「通過斑馬線」行人才闖紅燈 車主仍吃「不停讓罰單」怒轟:政府缺錢?

因為法規條文明訂「停讓行人」是「即便行人違規仍須停讓」,這令許多汽機車駕駛感到無所適從,抱怨道路上處處藏陷阱,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被檢舉而吃上6,000元罰單。臉書爆料公社上,一名車主分享自己被舉發「未停讓行人」,但從照片中可以發現,車輛明明是在綠燈狀態下通過斑馬線後,行人才走出來疑似準備違規闖紅單,警方卻還是認定汽車駕駛違規,讓原Po相當不滿:「現在開車都要停下來讓行人闖紅燈?」
看更多

習慣切西瓜轉彎?嘉義駕駛撞上未完工行人庇護島 網:這怎麼可能看不到?

身在被外媒稱呼為行人地獄的台灣,經常可以看見汽機車駕駛無視行人的權益,除了不停讓行人先行之外,還有各種「切西瓜」的轉彎方式,讓行人的安全備受考驗。日前在嘉義就有一場車禍事件,是一位23歲駕駛疑似沒有注意到內側車道正在增設行人庇護島,因而撞傷送醫;民眾認為這個庇護島設計得過於突出,感覺很危險!
看更多

交通安全「行人優先」從國中小教育起 小學生「向駕駛鞠躬」掀兩派爭論

2023年5月底,行政院通過「行人優先交通安全行動綱領」,教育部遂於5月25日宣布將推出3個行動方案,包含學校教育的「交安教育向前行」、社會教育的「村里來開講」與「停讓你我他」,希望從小孩的交通安全教育中,建立起「人本交通」的觀念。日前,教育部宣布112學年度持續補助全國約40所國中小擔任安全教育重點學校,但網友看見學校教育教導小學生過馬路向駕駛鞠躬,卻意外引起網上兩派論戰。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