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斑馬線前後黃藍格」與「彎曲人行道」是什麼?交通局給出解答

路口斑馬線前方有藍色方塊的設置,實際上是「彩色瀝青壓花」,其主要功能是提醒駕駛進入減速區。而前方的黃色棋盤格則為警示標記,提醒駕駛禮讓行人。(圖片來源/ 臺北交通大家談臉書)

近日,臉書粉專「臺北交通大家談」分享台北市師大附近的龍泉街進行了一項新穎的交通設計,引發了廣泛討論。這段街道的人行道設計首次採用了波浪狀標線,並且在路口處設有藍色方塊與黃色棋盤格,讓不少路人和駕駛對其用途感到困惑。

根據台北市交通局的說明,此次設計的目的在於增加行人空間,同時讓車輛為了避免壓到人行道而減速,進一步提升交通安全。交通局表示,這些新設計旨在透過視覺上的變化來引導駕駛小心通行,減少與行人發生擦撞的風險。波浪狀的人行道讓駕駛在接近時更為注意,不僅使車速降低,還能有效擴大行人的通行範圍。

波浪狀的人行道讓駕駛在接近時更為注意,不僅使車速降低,還能有效擴大行人的通行範圍。(圖片來源/ 臺北交通大家談臉書)

路口斑馬線前方有藍色方塊的設置,實際上是「彩色瀝青壓花」,其主要功能是提醒駕駛進入減速區。而前方的黃色棋盤格則為警示標記,提醒駕駛禮讓行人。透過這些鮮明的標誌與色彩搭配,加上視覺上營造縮減道路寬度效果,希望達到讓駕駛減速慢行,創造一個更安全的行人友善環境。

然而,這些新設計也引發了民眾的不同反應。有些人認為這樣的設計能有效提升行人安全,至少清楚區分了車道與行人空間,也對於台北市交通局的努力給予肯定,認為有沒有效果一段時間之後就能驗證了,不必立刻唱衰。而反對者則指出,波浪狀的人行道可能讓行人和駕駛感到更加不安,走在上面會擔心車輛是否不小心壓到行人空間,而新手駕駛或許會因緊張而出現失誤。

有些人認為這樣的設計能有效提升行人安全,至少清楚區分了車道與行人空間,也對於台北市交通局的努力給予肯定。(圖片來源/ 臺北交通大家談臉書)

此外,一些網友還建議應增設實體護欄、防撞桿或路緣石等物理障礙,或是比照國外鋪設實體人行道+石磚,既美觀又進一步保護行人安全。還有網友覺得,即便著墨於標線設計,但民眾不能檢舉,警方又不嚴格取締車輛違停,增進安全的效果或許有限。針對部分民眾擔憂這些區域可能變成違規停車的臨時停車區,交通局表示,未來會加強監管和取締,確保該區域能有效發揮其設計初衷,減少交通事故發生的風險。

反對者則指出,波浪狀的人行道可能讓行人和駕駛感到更加不安,走在上面會擔心車輛是否不小心壓到行人空間,而新手駕駛或許會因緊張而出現失誤。(圖片來源/ 臺北交通大家談臉書)

這次台北市的交通設計突破了傳統的筆直人行道概念,透過創新的標線和色彩安排,強化行人優先的理念。未來,這類設計是否能真正達到預期效果,仍有待觀察和驗證。

延伸閱讀:

Total
0
Shares
上一篇

豐田章男怒斥經銷商加價行為?中國Toyota否認:自媒體造謠!會長從未說過

下一篇

8月銷售出爐!國產這台受自製率新制衝擊跌落榜外?掛牌數下滑Toyota CC仍是榜首!?地球黃金線 20240909 (完整版)Altis GR Sport、Turbo Hybrid、Audi SQ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