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國內一般道路普遍落在40km/h至50km/h,只有少部分路段可以以60km/h以上的車速用路,但是可以觀察到,多數駕駛人只要沒有遇到測速照相等取締超速的設備,都會超速用路。然而台灣取締超速相當嚴格,甚至延伸出區間測速,這讓大多數用路人感到反感,網友認為其實主因並非討厭區間測速,而是討厭「不合理的速限」,同時加上用路人幾乎沒有「讓車文化」,導致一段道路若設定速限40km/h與區間測速,害怕被取締只能以更慢的速度行駛,造成後方車流很難安全的超車。
原Po表示國外大都遵守自由車流85分位,以80%用路人覺得最舒適的速度行駛,不需要特別低頭看時速表,也能保持在速限內,但是國內普遍將道路設計的過於寬敞,卻又設定出極易超速的速限,使得台灣速限非常低,事故率卻比其他先進國家更高。而區間測速卻強制所有的駕駛人以指定的速度用路,在過慢的用路人後方也很難超車,因為一不注意就會被區間測速取締,喪失了區間測速內可以超車的可能。
下方網友也認為,區間測速反映了國內道路速限過低的問題,再加上過慢的用路人不讓後方車輛超車,導致道路使用狀況愈趨惡劣,事故數也沒有明顯的下降。網友說到:「在台灣要前車讓道好像自尊會受損一樣,無論如何就是不讓…」、「北宜公路全部速限40km/h,只有一段50km/h,可超車路段又是定點測速,難怪大家寧願去塞雪隧。」、「區間測速三不五時就要提高速限,可見原本的速限本來就太低了!」、「速限低、超速抓超嚴和不讓人超車都是問題…」
事實上以北宜公路為例,當初事故率居高不下,相關單位開始嚴加取締,並且也進行了大規模的路線改造,妨礙視線的邊坡也消除,再加上區間測速的興建,早已不如當年一般危險。但是速限的部分卻沒有與道路一般一併提升,依舊維持40km/h,這舒緩雪隧塞車的替代道路根本沒有舒緩的效果,反而讓更多人選擇高速公路。但是區間測速目前仍舊被交通部當作整治交通的靈丹妙藥,遍地開花的結果便是越來越多不合理速限的路段增加,看來想要增加交通安全,區間測速的速限可能還有檢討的空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