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車名來自於阿拉斯加棕熊中體型最大亞種「Kodiak」,Škoda旗下體型最大的SUV車款Kodiaq一上市就被暱稱為「棕熊」,也是Škoda新世代休旅家族被稱為「熊熊家族」的濫觴,而且,Kodiaq還是Škoda Taiwan市場面最重要的一支車系。自2017年正式登陸臺灣市場以來,Kodiaq就是Škoda Taiwan產品線銷售主力,也是幫助Škoda在臺灣消費者心中留下鮮明印象的關鍵角色之一。現在,Kodiaq小改款終於來到臺灣,《地球黃金線》更搶先體驗這款外觀小幅升級、配備提升、戰力強化的5+2座休旅。

對於Škoda Taiwan來說,2021年下半年會是一個世代革新的里程碑,在這時間點中,Škoda Taiwan先後為品牌面以及市場面的代表性車款進行升級。先是完全植入品牌新世代設計語彙與科技配備的Octavia/Octavia Combi,緊接著則是銷售主力,也是Škoda產品線裡空間機能以及家庭取向的代表Kodiaq。

更多新聞:試駕/新世代Octavia旅行車金門搶先試 老塔車主:換就對了!
更多新聞:試駕/Tiguan「家」長版舒適升級 配備滿檔要讓家人都滿意

身為Škoda品牌新世代休旅戰略起點的Kodiaq於2016年9月全球首演現身,2017年7月,Škoda Taiwan正式引進臺灣市場銷售。當時,帶著Škoda品牌新世代設計風格,加上5+2座空間機能,還有全車系標配9氣囊等,Kodiaq一上市就受到家庭買家歡迎,成為Škoda在臺灣市場最熱銷的休旅車款。經過大約4年銷售之後,Škoda於今年4月發表Kodiaq小改款更新,焦點鎖定在外觀細節調整以及科技配備升級。雖然受到全球車用晶片缺件以及航運塞港影響,導入時程有些許延宕,Škoda Taiwan也加緊腳步在2021年的最後把Kodiaq引進,並搶先提供給予媒體試駕。

與小改款前相比,Kodiaq視覺上的更新主要鎖定在外觀細節調整,包含水箱護罩、頭燈、前保桿、尾燈以及後保桿等設計都有所調整。最明顯之處則是落在車頭面容改變,首先水箱護罩從原有的凹字形改為與Škoda新世代車款相同,更接近六角形輪廓,不過還是保留Škoda家族特色的上緣下凹設計,以及引擎蓋的鮮明折線,讓Kodiaq能夠追隨上品牌新世代車款,包含Scala、Kamiq、Octavia以及小改款Superb等車系的風格。


水箱護罩線條修改後,頭燈輪廓也因應水箱護罩改變而有所修改。把原本較為剛硬的線條給「柔軟化」,將頭燈下緣修飾地較為圓滑,但不失銳利感。同時,Kodiaq的前保桿造型也有所調整,在左右貫通的蜂巢網格前氣壩兩側加速「ㄈ」字形空力設計,與銳利頭燈搭配下,依舊給予相當動感的視覺感受。此外,Škoda還把先前Kodiaq Scout的元素加入,在前保桿中央增加類似下護板的裝飾,能夠盡一步凸顯粗獷感,給予Kodiaq更多強悍氣息。

相較於車頭,車尾設計改變則是主要集中在尾燈。雖然整體的輪廓與小改款前並沒有太顯著差異,Škoda把Kodiaq尾燈側邊端點向下延伸,換來更具有層次感的尾燈設計效果。同時,還引進新詮釋的C字形LED導光燈組,以及加入動態顯示方向燈以及解鎖/上鎖動畫燈光展演效果,成為繼Octavia之後,臺灣市場第2款加入動態展演功能的Škoda車款,也帶來更高的科技感。


不僅如此,身為Škoda品牌的旗艦SUV,Kodiaq當然不能落居人後,小改款Superb、新世代Octavia配備的Matrix LED矩陣式LED頭燈也來到Kodiaq身上。Kodiaq的矩陣式燈組設計在分離式頭燈下方的小燈,也就是小改款前的LED霧燈位置,小改款後植入以24組LED發光模組組成的矩陣式LED燈組,同時具備動態照明輔助功能,也就是俗稱的「可遮光」功能,不僅可以提升夜間照明視覺效果,也能減少對於其他用路人影響。

車內相對來說就沒有太大幅度修改,主要在於方向盤樣式調整、車內光源LED化,還有先前就已經透過新年式更新方式引進的CNS 3.0繁體中文化多媒體資訊整合系統、繁體中文衛星導航、9.2吋觸控螢幕等,都是Škoda Taiwan在今年年初就已經為Kodiaq升級的配備。最大差異則是全面升級全數位儀錶板,與新世代Octavia相同,不再提供傳統類比指針式儀錶板,全面標配全數位儀錶板,尺寸同樣都是10.25吋,且提供多達5種顯示模式,也能滿足車主個性化需求。同時,也把車內USB插座都改為USB Type-C規格,並導入無線Apple CarPlay連結等,提升整體的使用便利性。





空間機能則是同樣維持三排5+2座設定,保留Kodiaq先前頗受好評的7人座機能,且前座椅背後方的多功能小桌板也同樣保留,第二排乘客可以透過這整合杯架的小桌板更加享受每一段移動旅程。且行李廂表現也並不遜色,三排座椅滿載就能提供270公升容積,第三排收折之後更可以拓展到765公升,如果,後座座椅全數青島,更是能夠來到2,005公升之譜,可說是相當出色。只是,先前標配的磁吸式手電筒在小改款後被取消,相對來說是一個小小缺憾。






Kodiaq小改款另一個重點則是在於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升級,除了跟隨著Matrix LED矩陣式頭燈一同導入的動態照明輔助之外,全速域ACC已經升級到最高速度可上看210km/h的版本,並且引進置中式車道維持輔助,同時也升級配備只需一鍵就能啟動ACC與車道維持,等於是一鍵啟動Level 2半自動駕駛輔助的Travel Assist智慧車陣穿梭系統,不但可以降低長途行車的疲憊感,也可讓ADAS的使用便利性提升。

這次Škoda Taiwan提供試駕的,是Kodiaq車系當中最高規的2.0 TSI 4×4動力車型,以190匹馬力、32.7公斤米扭力輸出的2.0升直列4缸渦輪增壓引擎擔任動力來源,搭配7速DSG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以及4×4全時四輪驅動系統。透過全時四輪驅動系統幫助,可以即時分配前、後軸扭力分配,能夠更適應各種不同路面狀況,像是露營場等需要輕度越野的路面,並且在雨天、濕地,或者山間相對潮濕的路面上提供更出色循跡性,帶來更多的操控穩定感以及安定感。


身為以空間機能鎖定家庭買家的5+2座休旅車款,Kodiaq懸吊設定相對來說更朝向舒適化靠攏,把路面不平的處理視為是優先要務,可以有效地過濾像是坑洞、伸縮縫或者跳動路面等對於車內舒適度影響,搭配相對出色的車艙靜肅性,Kodiaq能夠帶來的行路質感相當不錯,不管是前座、第二排或者第三排乘客,都能享有家庭休旅應該有的舒適乘坐氛圍。而且,Kodiaq還有相對輕盈的轉向手感,配合上調校偏向於輕快的轉向手感,駕駛起來有幾分像是小車的感覺,並不像是一台具有三排座椅的大尺碼SUV。

只不過,Kodiaq畢竟還是一款休旅車款,車高較高、懸吊行程較長,加上舒適化懸吊設定,過彎時的側傾還有重心變化相對明顯一些,並不是一款熱血取向的性能化SUV,為了後座乘客,開著Kodiaq還是以流暢、順暢為前提要適合一些。如果,真的有熱血操控需求,可以選配駕駛模式選擇系統以及DCC主動式底盤控制系統,或者向Škoda Taiwan敲碗,希望他們能夠引進Kodiaq RS,才是可以符合性能玩家的需要。


雖然筆者並非是SUV派買家,心目中理想購車選擇始終偏向於離地面較近的旅行車款。不過,Kodiaq在心中的5+2座休旅車款排行榜中一直名列前段班。不僅是捷克原廠生產的歐洲進口車款,還有Škoda Taiwan一向堅持「大滿配」的安全配備豐富度,還有相對出色的第二排與第三排乘坐空間,以及前座椅背小桌板、車門傘桶、雙層式手套箱等貼心機能,都是能夠在心中留下出色印象的原因。如果,真的有5+2座需求,或者是重度露營玩家,Kodiaq都是值得考慮的選項。
Škoda Kodiaq 2.0 TSI 4×4基礎規格表
車長 | 4697mm |
車寬 | 1882mm |
車高 | 1680mm |
軸距 | 2790mm |
車重 | 1762kg |
行李廂容積 | 270公升 (7人座) 765公升 (5人座) 2005公升 (2人座) |
輪胎尺寸 | 235/50 R19 |
懸吊形式 | 前:麥花臣 後:多連桿 |
引擎形式 | 直4汽油缸內直噴渦輪增壓 |
排氣量 | 1984c.c. |
最大馬力 | 190ps/4180-6000rpm |
最高扭力 | 32.7kgm/1500-3900rpm |
變速系統 | 7速DSG雙離合器自手排 |
驅動方式 | 全時四輪驅動 |
0-100km/h加速 | 7.7秒 |
極速 | 210km/h |
平均油耗 | 13.3km/L |
延伸閱讀:
● 小改Kodiaq微整形升級 臺灣導入有待明年
● 小棕熊Karoq改款升級矩陣頭燈 再納Level 2半自動駕駛臺灣最快明年下半引進
● 獨家/傳Škoda多款新年式新車恐調漲 原廠:成本上揚不排除調整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