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環島的民眾,一定走過西部濱海公路,不過台灣實施車種分流,250c.c.以下的機車無法行駛於快速道路,所以普通機車只能走在機慢車專用道,這樣一條貫通西部南北的道路,卻在政府為了「保護」機車的政策下,讓部分機慢車道產生崎嶇又容易出意外的設計。
就在去年關注交通議題的網紅火花羅就用鏡頭,讓全台灣民眾看看台灣的道路究竟出了甚麼問題,然而一年過去了,原先粗糙的規劃至今依然沒有改變。
重新提起這起事件,主要是近日又有大學生在南下苗栗後龍鎮靠近龍岡車站的西濱機車道,發生兩起機車事故,原本西部濱海公路都沒有彎道幅度過大的設計,卻因為長年來實施車種分流,導致機車沒辦法使用筆直的道路,所以這段路便在直線之後突然出現彎幅180度的誇張設計。
在這樣的設計之下,多數民眾紛本沒辦法應付突如其來的超大彎道,路邊隨處可見的機車零件,都是每個受到糟糕設計之下的受害者。
然而抗議時間已經超過一年,仍然不見設計有所改變,但是公路總局西濱北工處第四工務段長陳宗楷卻表示,該機車道已經經過拓寬與改善,在匝道前100公尺處設有3面減速圖形。對此多數網友仍不滿意的表示,不論有沒有拓寬或是改善,彎幅超過180度根本不合理,況且若是需要繼續南下的騎士,還需要先下匝道迴轉,重新再上匝道,然而直接直行接上匝道僅不到百公尺,不能理解為何堅持車種分流出現錯誤的設計,砲轟一年還不見改善。
網友氣憤的表示:「這個就是設計不良,吵這麼久也不改,多少人在這裡自摔了…」、「設計的人根本沒騎過這邊吧?」、「直線接180度彎道,MotoGp都不敢這麼設計!」、「旁邊用棒棒糖不讓你走,右邊紐澤西護欄,騎士真得可憐。」、「明明接著走不到幾百公尺,硬是要給你下匝道迴轉再重新上匝道,不懂到底邏輯有甚麼問題?」、「你看之前台88高雄用路肩下匝道的,吵沒多久就立刻改,機車整天摔沒人理你!」
實際上這個彎道是後龍溪橋與西湖溪橋的重建工程之後才出現,此路段現在為車道調撥,利用原本南下車道作為現在南北雙向通行車道使用,但是當初似乎沒有規劃調撥車道之後,機車該怎麼使用,才會出現這個離譜的彎道。所以想要改善這段道路,實施車速分流才是比較正確的方向,否則車種分流只會出現更多不合邏輯的設計,讓機車騎士只能戰戰兢兢的用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