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買車除了少數高價豪華品牌,幾乎沒有太多客製化空間,頂多就是能夠在保養廠安裝的選用配備可以在展示間挑選。因此不少消費者可能都遇到過類似情況,那就是不想花錢買用不到的功能所以屈就低階車型,犧牲自己想要的功能;或者是買到心儀配備,但得要多花一筆錢在車上安裝可能在換車前都用不上的東西。
難道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比如買車像點餐一樣,把自己想要的東西勾一勾,保證吃得過癮又划算。甚至是買入低階車型,發現有必要升級,再回原廠把高階配備裝上去或者打開。對此,PTT網友直接點破門道:「客製化產量出不來,價錢會翻倍變高,一般車廠客群不一定能負擔」。
其實車廠不是不能這麼做,但在規模經濟下,大規模批量生產一定會比客製化產品便宜,這是難以改變的現況。不少網友也抱持類似看法,表示「配單價一定比套餐高」、「你交車後再回原廠加配備,比你一開始買車就選還貴不少」、「產線利用率變差」、「美國就是這樣賣,現車有折扣可談,客製也行,要等折扣低,那不如買滿配現車」。
不過隨著進入電動化時代,OTA功能也逐遍普及,車廠開始嘗試另外一種策略,那就是全車系硬體滿配,如此能夠發揮以量制價的效果。而對於不同需求的車主,則透過軟體限制使用,車主可以隨時付費添購,訂閱制服務甚至能取消特定功能。但現階段,全車客製化仍屬於高價產品才能提供的服務,平價量產車還是會以車廠設定的配備選項為主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