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說:「買車容易養車難!」意思是說,很多年輕人工作一段時間後,好不容易積攢了一些錢,就想要買車代步「趴一下」,表面上你付了幾十萬、上百萬的代價把車牽回家,但卻往往忽略後續保養維護與折舊的隱藏成本。不僅如此,身處在地狹人稠的台灣,開車在外A到、尻到在所難免,碰撞後車身上的凹陷、刮痕、裂縫更是惱人,處理傷心傷荷包、不處理則掉漆失面子,人生好難啊~
除了已知的修復膠囊以及運用血管網絡概念為發想的自愈材料外,汽車自我修復材料也在科學家實驗室裡加速研發中。車用自愈材料在技術上面臨較大的挑戰是,由於金屬的化學結構及其原子結合方式,使得製造具修復功能特性的金屬較為困難,這迫使材料工程師思考轉個彎:將重點放在聚合物上。事實上,材料科學家已開發出一種智能聚合物,可在沒有外部刺激的情況下自我修復,這些合物具有特定的可逆化學鍵,這意味著它們可自動恢復其原始特性。
目前,自我修復材料研發正走出實驗室、展開它們的實際應用。例如,科學家們正將其運用在太空或深海環境中以檢視聚合物塗層自我修復的能力,畢竟這極端環境的維修工作總是困難重重。試想,這些為極端環境設計材料塗層若成功通過考驗,能防腐蝕又抗劃傷,那麼運用在環境條件毫不極端的車輛肯定更靠譜。
雖說,運用在汽車自我修復機制的材料目前還在研發階段,短時間內尚且難以實現,但因著材料的突飛猛進。未來幾年,不怕A、不怕尻、可自行修復損壞的汽車將可望真實上路,就像科幻電影裡演得一樣,只是夢想變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