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現在市場中對於電動車的需求趨緩,各品牌對它們的投資也不如以往,但可以確定的是電動車仍持續發展中,其中又以中國電動車發展最引人關注,比亞迪近期的強勢更是成為眾多品牌中耀眼的存在。然而根據德國報導統計,中國電動車的崛起不是沒有原因,以比亞迪為例,它們在2022年就獲得當地政府的補助,金額高達了22.6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730.75億元,這也成為產業中不可忽視的優勢。
根據德國相當具有權威的基爾研究發現,中國對於電動車的補貼比起美國和德國高出3至9倍,當地政府形同投入相當大的力量挹注電池生產與汽車製造的比亞迪,從而使該品牌成為全球極具影響力的電動車製造商,甚至在2023年末首次超越特斯拉。該研究指出光是2020年,比亞迪就獲得了2.2億歐元,相當於新台幣75.8億元的補貼,約莫是比亞迪1.1%的收入左右,到了2022年更是大幅度暴漲,且除了直接獲得政府補助之外,它們還受益於消費者購買電動車時獲得的政府獎勵金,雖然這並非直接進入品牌的資金,卻極為有利於刺激市場,同時降低價格。
這項研究發表的同時,中國汽車品牌也尋求歐洲等海外市場,在非洲大陸中,在地汽車品牌抱怨,它們獲得巨額的補助,使得在地品牌非常難與比亞迪為首的中國電動車品牌競爭。目前歐盟已經對中國的獎勵措施展開調查,從而瞭解到中國是否為了他們品牌的汽車品牌提供不公平的優勢。
然而根據基爾研究的調查結果,極大的證實了中國電動車的不平等優勢,同時認為中國目前的經濟表現低迷,可以為歐盟提供反壟斷的談判地位。令人好奇的是,未來如果中國電動車品牌的補貼被抽離,是否還會如同現在一般強勢,可能還有待觀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