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男大生遭毆案外案? 臺灣大道公車專用道設計也有責任

本月7日,一名開著Tiguan的男大生在行經臺中市臺灣大道三段與河南路二段交叉路口附近時,因為切入慢車道時不慎與慢車道直行的Maserati Quattroporte發生擦撞。下車察看時卻遭到駕駛Quattroporte的張姓男子與友人毆打,導致顱內出血送醫,直到今日 (11/12) 才恢復意識。儘管輿論焦點幾乎都落在駕駛Quattroporte的李姓男子身上,這起事故也凸顯臺灣大道道路設計不良,尤其是快慢車道之間的切換,因為必須橫越公車專用道的關係,讓駕駛更難以察覺後方直行來車,進而產生行車安全風險。
擦撞事件發生在臺灣大道與河南路交叉路口。(圖片來源/ Google Maps) 
撇開後續的毆打事件,回到這起事故本身,起因為駕駛Tiguan的18歲宋姓男大生從臺灣大道三段快車道切換至慢車道時,因為疏於注意慢車道直行來車,且直接橫越快捷公車專用道、慢車道內側車道,往慢車道的外側前進,進而與李姓駕駛直行的Quattroporte發生擦撞。就肇事的主因來說,Tiguan駕駛可能必須負擔較大責任,違反《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7條第2項規定,「於快慢車道間變換車道時,應顯示方向燈,讓直行車先行,並注意安全距離。」且一次跨越兩線車道,也有任意變換車道之嫌。
 男大生在切換至慢車道時與李姓男子駕駛的瑪莎拉蒂發生碰撞。(圖片來源/ TVBS)
另外,臺灣大道現行的道路設計,更可能造成男大生在變化車道時難以察覺慢車道直行行駛的車輛。事件發生所在地的臺中市臺灣大道,從臺灣大道二段開始,一直到靜宜大學之間,都設置有公車專用道,且車道位置設計不像是臺北市區公車專用道大多設計在道路最內側,並會在設置有公車專用道路段禁止左轉。臺灣大道的公車專用道位置設定在快車道最外側,緊鄰快慢車道之間的分隔島,且各路口並未禁止快慢車道之間的切換。
臺灣大道公車專用道設計在快、慢車道之間。(圖片來源/ Google Maps) 
不過,承接自原始臺中市快捷公車藍線 (臺中BRT藍線)的路線設計,除了快慢車道之間的切換必須多橫越一個公車專用道。由於汽車的後視鏡視野有限,大多難以涵蓋兩車道以上,對於駕駛來說不僅增加挑戰難度,也是行車安全的隱憂。另外,為了方便乘客使用,原先BRT的站體不僅大多設置在路口附近,還有以海豚作為靈感的龐大站體也會影響駕駛視線。
設計在路口的原始BRT車站站體,更是影響駕駛視野的龐然大物。(圖片來源/ Google Maps) 
公車專用道位置、快捷公車站體設計、位置,加上駕駛疏於注意慢車道直行來車、一次跨越兩個車道等,都是造成這次事故發生的因素之一。如果沒有不良的道路設計、駕駛粗心,很可能就不會有後續的糾紛與毆打事件。台中市政府可能需要重新檢視台灣大道公車專用道位置、站體設計,並重新思考快慢車道之間切換是否要參考西濱快速道路平面路段的交流道設計,以提升行車安全。

 

 

Total
0
Shares
上一篇

買中古瑪莎拉蒂給兒不稀奇 日女星華原朋美送2歲兒千萬法拉利

下一篇

特斯拉擠下賓士晉升豪車第三? 專家:傳統車廠是該緊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