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安靜也不行?研究發現電動車更容易撞上行人

有研究指出油電混合動力車款或者是純電車款,撞到行人的機率比傳統燃油車還要高出不少。(圖片來源/ 地球黃金線)

由於沒有傳統燃油引擎的運作與排氣聲響,電動車在行駛的時候幾乎不會發出聲音,寧靜的行車體驗也是電動車的一大賣點。但現在卻有研究指出,油電混合動力車款或者是純電車款,撞到行人的機率比傳統燃油車還要高出不少。尤其在轉彎或者低速行駛的時候,上述情況特別容易發生。

近期《流行病學和社區健康雜誌》報導指出,電動車與油電混合車款每1億英里的平均行人傷亡率為5.16人,汽油和柴油車款為2.4人。(圖片來源/ 地球黃金線)

根據外媒《衛報》報導,電動車撞到行人的機率更高,這樣的情況尤其在市區當中特別容易發生。研究人員懷疑造成這樣情況有幾種原因,可能是電動車駕駛的年紀比較輕,因此駕駛經驗相對而言必較不足。還有就是電動車比燃油車更安靜,這在市區當中比較難以被察覺。

更多新聞:基隆取締噪音車3個月開罰161件!加重罰鍰白天與深夜起始價相差2倍
更多新聞:立委籲排氣管變更登記應納入汽車!環境部「噪音達標」都開罰

從2017年美國交通部的報告發現,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款造成行人風險的比例比燃油車高出20%,其中轉彎、倒車或駛入車流這些情境的風險也比燃油車高50%。近期《流行病學和社區健康雜誌》報導指出,電動車與油電混合車款每1億英里的平均行人傷亡率為5.16人,汽油和柴油車款為2.4人。研究人員還發現,在農村地區使用電動車其實不會比燃油車更危險,但是如果情境來到都會區,那麼電動車撞上行人的風險將會倍增。

電動車的加速力比燃油車更強,能夠更快達到高速,但煞車距離也可能更長,而這可能也是替行人帶來風險的原因之一。(圖片來源/ 地球黃金線)

對此,其實歐盟自2019年7月開始,就已經針對四輪以上的電動車輛提出規範。在時速20km/h以內都必須發出警示音,警示音也必須類似燃油引擎的聲音,必須是包含年長者也都能聽到的頻率。音量最少必須為56分貝,最大為75分貝。包含倒車警示音也必須是強制性的,希望藉由這樣的設計可以減少事故的發生機率。另外還有一點值得討論的是,電動車的加速力比燃油車更強,能夠更快達到高速,煞車距離也可能更長,而這可能也是替行人帶來風險的原因之一。

延伸閱讀:

Total
0
Shares
上一篇

車美仕2023年營收達88.23億!首登天下雜誌2000大企業前200強

下一篇

間諜照/Mustang GTD現身綠色地獄!挑戰美式肌肉車最速單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