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狹人稠,停車位少,為求方便,許多人會選擇租下附近的室內或戶外停車場,省去找車位的時間,為了出入的把關,現代的停車場通常都是用車牌辨識車輛,但有時候也會出現「拔車牌」的車主,雖屬於私人車位,不犯法,但要是上路,則可能面臨罰則的風險。日前就有網友在PTT上發文,表示最近月租的戶外停車場新來了一輛旅行車,不過只要一停都會把車牌拔掉,好奇為什麼每次都要拔車牌,覺得很奇怪。
有網友認為是「AB車」,A車掛B車牌,兩台車共用一個車牌,或許是想省一些停車費。還有人覺得可能是「權利車」, 指的是還在分期貸款的車輛,買車的人有權可以使用,但還不能過戶,因此沒有車牌,怕被銀行扣發走,所以停在私人停車場,也有人覺得是單純被吊銷車牌找地方停而已。
雖然在私人、公共停車場停車拔車牌並不會觸法,但須注意不管是臨停或行駛在一般道路上都會被開高額罰單,且並不是沒車牌就找不到人,警方仍可透過引擎號碼追查到車主,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12條1項相關規定,罰金3,600元至最高10,800元,且禁止後續的駕駛行為。
若因自身原因面臨車牌吊銷、沒有車牌掛,建議選擇私人停車場,較不會有被檢舉的狀況出現,然而想透過這樣的方式來省停車費、牌照稅,仍是不建議的做法,要是忘記放上車牌就上路,更會被開罰,損失荷包,得不償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