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經常可以看到某些道路不斷在進行施工,周而復始的挖掘與回填後,讓原本較為平坦的道路凹凸不平,許多用路人因此抱怨騎車如同騎馬一般,甚至開車還能感受到越野的體驗。然而近期有報導指出,部分施工單位在施工時,並未做好交通管制,施工完畢之後更是沒有依照規定復原道路,讓道路品質隨著施工次數增加而降低,嚴重影響民眾使用道路的安全。
根據桃園市養工處統計,去年核准1.2萬件道路挖掘許可證,發現違規前5名中有3名是市政府的包商,其中道路開挖違規件數與事實前4名分別是柏油修復不良225件、未回傳施工影像172件、未依規定復原道路標誌與標線105件,以及影響交通安全的未依規定安排交通維持人員90件。當地議員黃敬平表示,違規前5名中分別是寶鼎再生水公司44%、亞太電信43%、泉鼎水務公司29%、山峰自辦市地重劃會29%與日鼎水務企業公司26%,但是寶鼎、泉鼎以及日鼎承接市府的再生水與下水道公共工程,卻是違規大戶。
對此市府表示已經要求水務局與交通局提出改進方案,水務局將會加強現場施工人員的訓練,也派員監控各工地回傳影像,也成立督導組,採用不定時不是先通知的方式進行稽查作業。交通局表示業者施工需要申請開挖證明,在8尺以上,且施工超過3天者,需要先報請交通局申請計畫,未來如果違規會撤銷核准,業者的所有相關證明與核准即刻失效,道路也要求復原,希望能以增加行政流程時間以及施工成本,促使業者不要違規。
不過有業者反應違規是因為義交人員不足,黃敬平建議交通局與警局跨局合作,產生的費用由業者支付。然而義交不足的問題仍只佔少部分,其他如柏油修復不良、未依規定復原標誌與標線的問題,還需要驗收單位的督促,否則用路人的安全可能還是無法受到保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