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遇濃霧如何自保? 幾個小動作保命大關鍵

日前台61線西濱北上254公里,大約是鰲鼓至水井路段發生21車追撞連環事故,造成2死8傷慘劇。警方初步研判,造成這起嚴重事故的主要原因為濃霧或者霧霾造成視線不佳,且未保持安全距離而導致事故發生。每年冬末春初,大約是11月至隔年3月之間的冷熱交替時節恰好就是臺灣「霧季」,夜間至隔日清晨容易受到局部霧或者低雲影響能見度,甚至可能出現能見度低於500公尺的大霧或者濃霧狀況,對於視線以及行車安全都有相當程度影響。不過,如果可以記住幾個小動作,或許就能提高在霧區行車的安全性。
日前台61線西濱北上254公里處發生21車追撞嚴重事故,事故原因其中之一就包含濃霧、霧霾影響視線。(圖片來源/ TVBS) 
霧中行車與雨天或者夜晚等能見度不佳的狀況相同,善用燈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由於濃霧籠罩時,空氣中瀰漫著細小的水珠,光是一般大燈可以提供的照明與辨識度可能並不足夠。尤其頭燈照射角度主要以前方為主,投射出去的光線容易因為霧氣而散射,所能提供的照明效果與辨識度相對來說較不足夠。同時,切記請勿開啟遠光燈,一方面因為遠光燈照射角度更高,更容易被濃霧反射,反而影響本身駕駛的能見度,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對於其他用路人影響,提高安全風險。
 
真正能夠提高在霧區行駛安全的,則是所謂的「霧燈」。由於霧燈通常會配置照明亮度更強的燈泡,且照射角度直接朝下,以車頭前方的地面為主要照射範圍。在濃霧中可以提高對於前方路面的可視度,更容易辨識道路標線或者貓眼等反光標誌,可以更清楚看見路形,避免侵犯其他車道而發生危險。同時,也可提高自身車輛的辨識度,讓其他用路人更容易掌握自身位置。
霧區行車開啟霧燈可有效提升視線與自身辨識度。(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另外,濃霧行車也記得打開「後霧燈」。目前已經是法規強制標配的「後霧燈」配備即是為了在濃霧中提高自身車輛辨識度而設計,與前霧燈相同,後霧燈會透過比一般尾燈亮度更高,幾乎與煞車燈相同亮度的燈組,用來告知其他用路人自身車輛位置,提高在視線不佳狀況時的辨識度。然而,由於後霧燈亮度較高、且照射角度也偏高,如果不是濃霧或者大雨請盡量避免使用,以面影響其他用路人視線。
 
霧中行車除了透過前、後霧燈提高自身能見度與辨識度,並且避免使用遠光燈之外,一般民眾於車輛故障或者道路發生突發狀況時常用的「雙黃警示燈」也應該盡可能避免使用。由於部分車輛開啟雙黃警示燈之後,左、右方向燈及失去作用,如果前方遇見狀況需要變換車道,就無法告知其他駕駛所欲前往方向,反而容易造成危險。不過,如果前方發生緊急狀況,車速驟然降低還是需要開啟以雙黃警示燈,但是,切記這時候請勿隨意變換車道以免發生危險。
由於濃霧造型視線不佳,減緩車速、拉長安全距離,能夠有效增加反應時間。(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除了燈光使用小技巧,霧中行車最重要的還是放緩車速、保持或者拉長安全距離。但是,也並非一進到霧燈區就重踩煞車大幅度減速,而是漸進式地將車速放緩,拉開與前方車輛之間的距離,確保前方有狀況時自己有緩衝的應對空間。同時,在霧區當中也應盡量避免無故變換車道,或者切入車輛所保持的安全距離中,減少自己或者他車因反應不及而發生意外事故的可能。
 
另外,由於霧或者低雲都是由空氣中的水氣所組成,行經霧區擋風玻璃也容易沾附水珠,導致視線更進一步受到影響,記得適時啟動雨刷刮除玻璃水珠,減少擋風玻璃視線因為水珠而受到的影響。同時,還可以啟動空調系統的車窗除霧功能,避免前、後擋風玻璃內側起霧而影響視線,確保車內玻璃視線清晰。如果,濃霧狀況真的太過嚴重、能見度太差,應該盡可能離開高、快速道路,找尋安全處所等待霧氣散去再繼續行程。

最新、最有趣的試車片都在《黃金試車組》!
◎車壇動態不漏接,按讚追蹤《地球黃金線》粉絲團!
◎錯過電視首播免驚!《地球黃金線》頻道完整看!


 

Total
0
Shares
上一篇

馬自達被《消費者報告》評選最佳品牌 特斯拉跌至16名有原因?

下一篇

殺入特斯拉主場 VW ID.4電動休旅3月登陸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