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機車大廠退出台灣仍岌岌可危!欠債617億未見緩解工廠再度關閉 奧地利知名重機品牌KTM,近年疑似因為內部的權力內鬥而深陷財務危機,自2024年11月進入破產程序(Insolvency Proceedings)以來,負債總額約18億歐元(約617億台幣)至今尚未脫困。雖然今年初獲得新資金挹注並短暫恢復生產,但近期又因供應鏈中斷導致工廠再次停產,加上即將到期的高額債務壓力,整體經營前景仍充滿不確定性。 2025 年 5 月 6 日 看更多
安東貿易宣布結束KTM AG品牌代理,15年合作關係暫時劃下句點! KTM與Husqvarna摩托車台灣代理權近期有重大變動,安東貿易股份有限公司於2025年2月11日正式宣布,結束與KTM AG集團長達15年的總代理合作關係,未來KTM與Husqvarna品牌的代理權將由誰接手,仍有待官方進一步公布。 2025 年 2 月 12 日 看更多
美國新創電動車大廠「無預警破產」!全球裁員失業坦言欠債54億元 總部位於加州托蘭斯的美國新創電動車公司Canoo(卡努汽車)被視為電動車產業新星 ,專注於生產商用電動車,但日前竟無預警「宣布破產」,坦承欠債54億元,已聲請破產並停止營運,並裁員全球所有員工。 2025 年 1 月 28 日 看更多
歐洲汽車業陷危機!賓士經典「三芒星車標」製造公司聲請破產 歐洲汽車產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長期為德國豪華車品牌Mercedes-Benz製造三芒星車標的供應商Gerhardi Kunststofftechnik GmbH,於上個月宣布破產,成為汽車產業寒冬中的縮影。該公司創立於1796年,曾挺過拿破崙戰爭、大蕭條及兩次世界大戰,卻無法抵擋當前市場需求疲軟、轉型電動車的挑戰及高昂的成本壓力。 2024 年 12 月 27 日 看更多
德國汽車座椅Recaro浴火重生!義大利Proma Group入主解除破產危機 德國座椅大廠Recaro不僅在汽車改裝界享有聲譽,也是眾多跑車與性能品牌原廠跑車座椅的供應商。今年7月,驚傳德國分公司Recaro Automotive GmbH向當地法院申請破產,才讓台灣消費者了解到原來Recaro的業務已分為北美、日本不同分公司,以及申請破產的Recaro Automotive GmbH。其中,Recaro台灣總代理由隸屬日本分公司管理,因此這次德國分公司破產對台灣改裝市場未造成影響。然而,德國公司負責的OEM座椅業務對部分車款的供應略受波及。 2024 年 12 月 11 日 看更多
經典座椅品牌Recaro申請破產,資不抵債進入清算程序 對於喜愛改裝汽機車的車迷來說,不少改裝品牌都是夢幻逸品,舉凡輪框界的精品,那不得不說到BBS,世界一流的制動選擇之一便是Brembo,至於座椅中的翹楚就非Recaro不可了,這些知名大廠,有些也有與汽機車原廠合作,共同推出性能車產品,替雙方品牌創造加乘效益。比如改款前的Ford Focus ST,原廠座椅便是選用Recaro代工,強調運動性能同時,更能讓駕駛穩定的進行操駕。 2024 年 7 月 31 日 看更多
鴻海百萬內電動車計畫腰斬?合作夥伴Fisker申請破產! 鴻海 (Foxconn) 的百萬內電動車不只量產版Model C/Luxgen n⁷ (儘管目前售價整至103.9萬)!此前跟美國新創車廠Fisker宣佈要推出入手價29,900美元 (約96.8萬新台幣) 的全新電動車Fisker Pear,預計2025年就會量產。不過隨著Fisker首款電動休旅Ocean銷量不振評價慘澹,帶來的庫存壓力變成了「再度」壓垮這家新創車廠的最後一根稻草,為什麼說是「再度」呢?因為2013年時Fisker就已經破產過一次,現在專攻電動車的Fisker可以說是2.0重生版本,但隨著新創品牌申請破產保護,不只意味著Henrik Fisker造車夢受挫,消費者與投資人想要再見到另一輛鴻海百萬內電動車的時間也變得遙遙無期。 2024 年 6 月 24 日 看更多
Aston Martin得救了! 獲得超過230億資金挹注 Aston Martin從1913年就開始存在,不過他們一直以來都過得不太順遂,從他們成立以來,這家來自英國的超跑品牌已經破產高達七次,而最近他們又面臨到快要破產的命運,先前豪華車龍頭大廠買入了該公司的股權,投入了不少資金在這家超跑車廠當中,目前Aston Martin的最大股東是來自加拿大的復生Lawrence Stroll,擁有該公司18.3%的股權,而現在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王儲也將投入超過7.7億美元(約230.4億台幣)認購Aston Martin股份,成為英國超跑大廠的第二大股東。 2022 年 7 月 18 日 看更多
不斷撐過危機的「鋼鐵人」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差一點就破產了 Tesla並非一路順遂,外號「鋼鐵人」的Tesla執行長Elon Musk表示,從2008年起,因同時經營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及Tesla,導致財務方面無法負荷,再加上SpaceX旗下獵鷹一號三次研發都失敗,讓Elon Musk在年底幾乎耗盡所有資金。 2020 年 11 月 15 日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