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具指標性的電動車,Tesla Model Y不僅是對手臨摹致敬的目標,也是不少想要「油轉電」的買家,可能會優先考量的對象。根據統計,Tesla Model Y導入台灣的第一個完整銷售年度也就是2023年,就繳出將近1萬輛 (9,697輛) 的銷售數量,去年 (2024年) 雖然下滑到8,634輛,但依舊位居台灣電動車的銷售榜首,遙遙領先其他價格帶相近的對手,這也讓人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吸引力,讓大家願意捨棄熟悉的汽車品牌投入特斯拉的懷抱?

記得上一回試駕特斯拉是Model 3剛推出的時候,當時市場上的電動車選擇並不多,特斯拉超充站以外的充電站分佈也不像現在這麼廣泛,大家對於電動車的了解一切都很新鮮,但也就是這種新鮮感,讓第一次接觸到特斯拉的朋友就被「電」到,不管是極簡設計、科技應用、娛樂功能,或是那種既直接又強勁的加速特性,都徹底顛覆了原本的想像,甚至把這些想像昇華成一種對特斯拉的信仰。
延續流線車身輪廓,頭尾燈設計是亮點
這次推出的全新Model Y,其實改款幅度跟煥新版Model 3一樣,乍看下感覺整體變化不大,但實際上有許多細節都進行了優化。先從外型來看,最明顯的不同就是車頭導入貫穿式燈條搭配分離式頭燈設計,雖說這樣的設計不算獨特,尤其是前陣子去了一趟上海車展後,發現貫穿式燈條的運用幾乎已經到「氾濫」的程度,但不可否認的是,比起過去直接沿用Model 3的車頭造型,至少現在的Model Y比較有識別度,不會再被誤認為Model 3。

原廠表示這組貫穿式燈條的設計靈感,其實是來自同門電動皮卡Cybertruck,即將在美國德州試營運的無人計程車Robotaxi也是採用相同的設計。不過Model Y的貫穿式燈條並不是完整無間斷的設計,主要是因為兩側燈條還整合了方向燈,而Cybertruck、Robotaxi的方向燈則是跟下方頭燈整合。
值得一提的是,Model Y搭載了功能更完整的矩陣式頭燈,不僅支援自動遠光燈、彎道輔助照明,還能依照夜間環境調整光型,避免對前方車輛或對向來車造成眩光,同時加強道路兩側的照明,讓駕駛得以清楚辨識路標與警示牌。

尾燈的改變同樣是這次改款的一大亮點,除了導入呼應頭燈的貫穿式設計,仔細看可以發現貫穿式燈條是位於燈組上緣內側,以往下照的方式反射在帶有「TESLA」字樣的尾燈飾板上,到了晚上還會看見往地面漫射的紅色光芒,形成相當科幻的視覺效果,相較於頭燈也更有特色,有機會引領反射式尾燈的設計潮流。

為了配合尾燈設計,同時將尾門鈑件與後保桿區隔,原本位於尾門上的牌照框也往下移到後保桿區域,使車尾造型看起來更簡潔。另外尾門也拆分成三個獨立組件,如果不小心碰撞應該能降低維修的費用,一體式車身鑄件設計則是能大幅減少車身空隙,搭配涵蓋前後車窗的雙層玻璃能有助於減少外來噪音,提升車內的隔音表現。

質感與科技氛圍兼備的座艙升級
進到全新Model Y的車內,第一個印象就是中控儀表設計跟Model 3煥新版大同小異,包括儀表台上方跟門板一樣加入布質飾板,飾板下方為隱藏式空調出風口,可以透過觸控螢幕調整出風口的氣流方向,還能選擇集中或是擺動分散氣流。中央觸控螢幕的尺寸則是從15吋稍微放大到15.4吋,解析度跟觸控反應也同步提升,不過這塊大螢幕依然是車輛所有功能的核心控制區,從導航、空調、影音娛樂功能到車輛設定都要透過螢幕操作。

為了營造更具未來感的座艙氛圍,全新Model Y在儀表台和車門飾板周圍導入了256色環艙氣氛燈。這項功能允許駕駛者根據個人喜好或心情調整車室燈光,從柔和的藍光到活潑的紅色,都能隨心所欲地切換,如果開啟「彩虹賽道」功能,當自動輔助轉向啟動時,氣氛燈還會呈現有如彩虹般的變色狀態,螢幕裡的車道圖示也會轉成彩色,營造出像是在玩遊戲的沈浸感。

大概是因為煥新版Model 3將方向燈操作改為按鍵設計,引來部分車主抱怨,跟著改款的Model Y雖然比照煥新版Model 3,換上全新設計的三輻式方向盤,但出乎意料地仍保留實體方向燈撥桿,比起集中在方向盤左側的方向燈按鍵設計,往上往下一撥就能操作的方向燈撥桿,使用上還是比較順手。

然而,全新Model Y跟煥新版Model 3一樣,排檔控制得透過中控螢幕以上下滑動的方式操作,雖然可以開啟自動換檔功能,讓系統依照駕駛環境自動切換檔位,但畢竟這項功能目前還是Beta版本,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才能使用,面對複雜的駕駛環境不如靠自己換檔還比較實在。如果不習慣透過中控螢幕換檔或是螢幕無法正常顯示,在前座閱讀燈周圍其實設有電容式排檔按鍵,只是對於習慣排檔桿的駕駛者來說,不管是透過螢幕或電容式排檔按鍵操作,都需要花點時間才能慢慢適應。

此外,這次Model Y改款還特別導入4D車艙雷達系統,不僅能夠監測車內是否有兒童遺留,還能進一步確認心率和呼吸狀況,一旦系統偵測到異常,便會自動啟用緊急通話功能對外尋求救援,對於時常載著小朋友出門的家長來說,這項功能絕對能發揮出極大的防範作用。
乘坐舒適性有感提升,後座提供影音娛樂功能
在乘坐舒適性方面,全新Model Y除了增加前排座椅通風功能,後排座椅還多了椅背電動調整與收折功能,可以輕鬆將椅背調整到舒服的角度,同時為了改善大腿支撐性不足的問題,後座椅墊也加長1.5公分,搭配寬敞又平坦的後座膝部空間,以及更為優異的隔音表現,整體舒適性確實是有感提升。


比較有感的升級還有後座出風口位置新增8吋觸控螢幕,透過這塊螢幕不僅可以調整座椅、控制後座空調跟後座加熱功能,還支援線上串流音樂與影音播放,甚至跟前座螢幕一樣內建遊戲平台,讓後座乘客也能享有專屬的影音娛樂功能。

從前座一直延伸到後座的全景玻璃車頂,雖然依舊沒有附上遮陽簾,不過為了加強隔熱功效,這次特別加入鍍銀塗層,強調能大幅減少陽光直射所產生的熱能,同時保持車內的明亮度,但因為鍍銀塗層就跟金屬含量較高的隔熱紙一樣會阻隔訊號,因此仔細看可以發現,全頂玻璃車頂末端有一小塊並沒有加入鍍銀塗層,純粹是基於訊號上的考量。

參考原廠公布的數據,全新Model Y的前後行李廂容量一樣維持在117公升、854公升,並沒有因為車身拉長加寬而有所改變,但後行李廂側邊多了後座電動收折按鍵,在收折的時候還會同時調整前座位置,避免卡到前座椅背無法收折,算是一項很貼心的設計。同樣貼心的還有前行李廂加入排水孔設計,可用來放置潮濕物品或是作為冰桶使用,喜歡往戶外跑的話就會覺得這項設計非常實用。



加速續航表現更出色,行路質感大躍進
目前全新Model Y一共有標準單馬達後驅、Long Range雙馬達四驅兩種車型可選,雖然特斯拉並未公布動力輸出,但有提到Long Range雙馬達四驅車型可於4.8秒完成0-100km/h加速,比改款前的5秒稍微快一點,但極速從217km/h降到201km/h;標準單馬達後驅車型的0-100km/h加速則是從6.9秒大幅縮短到5.9秒,極速跟Long Range雙馬達四驅車型一樣落在201km/h。

其實對於從未開過電動車的駕駛來說,不管是選擇標準單馬達後驅或是Long Range雙馬達四驅,那種沒有引擎聲浪,沒有變速箱換檔頓挫,踩下電門瞬間就能感受到強勁推力的加速過程,都是一種難忘又難以想像的初體驗,對照同價位燃油車的性能水平,其實也很難再去挑惕什麼。
比較需要適應的是放開電門踏板之後的減速感,這方面全新Model Y提供「減弱」跟「標準」兩種模式,在「減弱」模式下的減速感比較輕微,滑行的距離也比較長,但一樣會緩緩停下開啟Auto Hold。「標準」模式則有如單踏板模式,一放開電門踏板就會有明顯的減速感,市區慢速行駛只要拿捏好車距,幾乎用不到煞車踏板。

靠著優異的電控管理,Long Range雙馬達四驅車型的續航表現依舊亮眼,官方公布的續航里程可來到603公里 (WLTP測試標準),跟改款前相比足足增加了61公里,即使是能源局依照WLTP測試標準所公布的成績也有581公里,能效測試值為6.7km/kWh。充電效率方面,Long Range雙馬達四驅車型支援最高250 kW的直流快充,充電15分鐘即能補充267公里的續航里程,雖然實際表現可能會有些打折,但充滿電從台北開到台南或是高雄,應該還是綽綽有餘。

對舊款Model Y車主來說,這次改款最有感的除了多了一組方便停車的前鏡頭,再來就是懸吊系統經過重新調校後,終於擺脫過去偏硬、彈跳感比較直接的路感回饋。不只能明顯感受到懸吊設定變得更有韌性,在處理道路坑洞或是行經減速帶時,傳進車內的碎震也能有效被吸收,行駛上的舒適性可說是大幅提升,更符合家庭休旅的定位。同時在前後馬達四驅架構的輔助下,遇到溼滑路面的循跡表現也讓人覺得安心,雖然車重將近兩噸,但在彎道中的支撐性跟側傾抑制仍有一定水準。


家庭買家絕對有感,油轉電先習慣特斯拉作風
經過一整天的試駕,不難發現這次Model Y改款有許多滿有感的進化,針對過去所詬病的地方也都有進行改善,特別是乘坐舒適性方面,包含前後座舒適機能、娛樂功能、懸吊設定跟隔音表現,都比改款前來得更加討喜,加上原本就相當充裕的乘坐空間跟行李廂容量,更讓重視舒適性與實用性的家庭買家難以挑惕,同樣有所提升的續航表現跟充電效率也不用太擔心。
對於初次「油轉電」的買家來說,電動車的瞬間加速特性跟沒有引擎聲浪、換檔頓挫干擾的行駛感受,可能會是讓他們一試就「心動」的誘因,但相對也要適應一些有違傳統用車邏輯的操作,例如電動車的啟動步驟、充電流程,還有確保不會開到沒電的里程規劃,如果是特斯拉車款可能還得習慣,所有功能包含排檔都必須透過中控螢幕操作的高度整合設計,這種強迫駕駛也要跟著進化的過程,確實很符合特斯拉的造車思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