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Porsche共同開發的PPE新世代電動車平台、800V高壓電池組、新世代3螢幕科技座艙鋪陳,還有具備AR擴增實境功能的HUD抬頭顯示器,在Audi德國原廠揭露Q6 e-tron開發計劃時,這款全新的純電休旅作品就令人期待。現在,我們終於能夠在台灣與Audi新世代豪華電動休旅主力深度接觸。而且,還是售價265萬元,定位為Q6 e-tron車系入門選擇的單馬達後驅車型,以入門車型感受Q6 e-tron實際的競爭力。

就結論來說,目前Q6 e-tron售價恰好銜接上Q5至Q7之間的價格空窗,與BMW新世代X3與GLC價格帶重疊,以265萬元至369萬元價格進攻豪華中型休旅市場。而且,Audi從入門車型開始就把Q6 e-tron的配備豐富度拉滿,甚至直接將14.5吋中央OLED觸控螢幕、前乘客座10.9吋觸控式多媒體資訊整合系統顯示幕列為標準配備,加上265萬元就能入主,以價格與產品力而言,確實相當具有吸引力,有望扛起Audi今年度電動車市場強力戰將的角色。

Q6 e-tron於2024年3月緊跟在Porsche Macan Electric後全球首演,是第2款使用PPE平台開發的市售車款,也是第1款掛上Audi四環廠徽的PPE量產車型。保留PPE平台招牌的800V動力電池組與IPB智慧車載充電器,除了83kWh與100kWh兩種電池容量,還有分別上看225kW與270kW最高充電功率,以及22分鐘就能完成10%至80%充電的充電速度。IPB在面對400V充電樁時,還可以將動力電池組分割為兩組400V電池組,並同時進行充電以縮短充電時間,即使充電設備硬體規格不足,仍可以在30分鐘左右完成10%至80%充電,期望大幅提升使用便利性,也減少里程焦慮。

對於車主而言,更高充電速度,意味著可以縮短在充電站等待時間,或者在同樣的休息時間中,能夠為愛車補充更多電量,有助於拉進燃油車與電動車之間慣於能源補充的差距,更有利提高電動車吸引力。當然,要幫助Q6 e-tron提高吸引力,不是只有PPE平台的800V動力系統,Audi針對這款新世代電動車所投注的心力,還有端出的菜色,才是真正提升Q6 e-tron戰力的關鍵。

就外觀尺碼而言,Q6 e-tron具有車長4,771mm、車寬1,965mm、車高1,702mm與軸距2,899mm尺碼數據,相較目前台灣銷售的Q5略大,與BMW X3以及Mercedes-Benz GLC接近,但Q6 e-tron的軸距已經逼近3米大關,可以在豪華中型休旅尺寸中,提供接近豪華中大型休旅的座艙空間。而且,還有526公升至1,529公升不等行李廂容積,搭配車頭64公升置物空間,以及帶有腳踢區域投影指示的體感應開啟電動尾門,Q6 e-tron可以提供出色的使用機能。


Q6 e-tron甚至還有保留Audi家族設計風格,卻十分吸睛的造型設計。車頭保留Audi Q系列豪華休旅家族的單體盾形邊框輪廓,並在內部搭配具有六角網紋圖樣的車頭面板,雖然因為電動車關係,不再需要大面積的水箱護罩,Q6 e-tron仍在車頭勾勒Audi家族招牌的盾型水箱護罩元素。搭配將頭燈整合在空力設計當中的前保桿,Audi為Q6 e-tron創造出既具有家族設計風格,又極為獨特的面容氣息。

同時,Q6 e-tron全車系還將Matrix LED矩陣式LED頭燈列為標準配備,除了可以提供出色夜間照明效果,且減少對於其他用路人影響。但比起這組矩陣燈組,Q6 e-tron頭燈更吸引人的,要算是被獨立分離出的晝行燈。這組數位晝行燈共提供有8組個性化顯示模式,可以透過MMI系統自由設定。如果選配OLED 2.0尾燈,車尾同樣也有8組個性化燈形模式,與車頭的晝行燈連動,讓每一輛Q6 e-tron都能展現獨自的個性化丰采。



Q6 e-tron還把輪圈規格拉高,即便是入門的單馬達後驅車型,標配的輪圈也直接來到20吋之譜。不過,Q6 e-tron的輪拱相當大,且車身厚度偏厚,20吋規格視覺上仍偏小,Audi也直接搭配扁平比上看50的輪胎組合,有俗稱的「胖胖胎」視覺感受。如果要更具視覺氣勢的組合,Q6 e-tron quattro S line與SQ6 e-tron都直接升級為21吋規格,可以展現更高的視覺氣勢。不過,20吋輪圈與胖胖胎搭配,或許可以為行路質感帶來加分。

值得一提的是Q6 e-tron還將左右雙電源輸入插座列為全車系標配,駕駛座側為CCS2快充與Type2慢充雙規插座,右側則是Type2慢充接孔,可以給予Q6 e-tron更高的電源補充彈性。而且,兩側的充電孔蓋都是電動開闔設計,只要在充電蓋上標示區域按壓,充電蓋就會緩慢地彈起,運作上相當細緻且具有儀式感,每一次打開充電蓋都有倍感尊榮的感受。

進到Q6 e-tron車內,舉目所及的數位化鋪陳,或許更是掌握電動車時代消費者關鍵之一。Audi不只在尾燈使用OLED面板,車內更是植入兩組大尺寸OLED面板,其中一組為駕駛座前方的11.9吋Audi Virtual Cockpit全數位虛擬儀錶板,另一組則是14.5吋MMI系統觸控顯示幕,兩組OLED面板共同組成一塊朝向駕駛座的大面積曲面螢幕,為Q6 e-tron展現極高的數位化氣勢。而且,前乘客座還有一組專屬的10.9吋MMI系統觸控式顯示幕,共運用3組螢幕勾勒Q6 e-tron的數位化座艙,而且全數都是標準配備。


相較於他牌前乘客座螢幕大多列為選配項目,Audi直接讓Q6 e-tron列為標準配備,所展現的無非是對於台灣消費者的誠意,且讓許多家中財務大權掌握在女方手中的消費者,有更多說服財務大臣的理由。因為,坐在前乘客座,也能享受專屬的影音饗宴,並且可以透過Youtube等影音串流App,讓旅程不再枯燥。且這組螢幕還具備電子防窺功能,只要切換到D檔或者B檔,車輛開始前進,車速大約在5km/h以上就會自動啟用,讓駕駛無法看見影像,以專心面對路況。

不僅如此,Audi也針對Q6 e-tron的MMI系統操作手感進行升級,除了OLED面板之外,更換上運算速度更快的處理器,讓MMI系統的反應速度更快,使用手感更接近一般智慧型手機或者平板電腦。實際在Q6 e-tron車機內建的衛星導航畫面上拖移地圖,幾乎可以做到沒有遲滯,手指拉到哪兒,畫面就移動到哪兒,使用上相當的順手。而且,這套原廠衛星導航還整合有充電站資訊,更可以設定抵達目的地時的剩餘電量,規劃中途停靠的充電站以及充電時間,讓車主出遊更為輕鬆。

就配備而言,Q6 e-tron從入門車型就已經相當完整,雙前座電動調整座椅、雙前座電熱座椅,還有整合動能回收系統調整撥片的多功能方向盤、具有固定夾具的智慧型手機無線充電面板,前座與後座USB電源插座,還有具Apple CarPlay無線連結功能的Audi智慧手機介面,甚至三區恆溫空調都是標準配備。而且,還可以用9.6萬元升級整合AR HUD抬頭顯示器、B&O音響與具有智慧互動功能的環艙氣氛燈等功能的MMI Experience Pro內裝升級套件,個人建議預算足夠一定要選,不會後悔。


甚至還有包含全速域ACC主動車距控制巡航、車道偏離警示、車道偏移修正、盲點警示、離車安全警示、後方橫向車流警示與主動緊急煞車輔助,加上整合車輛、行人與對向來車偵測的前方碰撞預警與主動式緊急煞車輔助等,都是Q6 e-tron全車系標配。唯一可惜的,是因為原廠評估關係,目前亞洲市場Q6 e-tron皆未提供置中式車道維持輔助系統。但是,據了解目前Audi Taiwan正在積極爭取,或許未來會有好消息。

同時,受惠於2,899mm軸距加上正SUV的車格設定,Q6 e-tron後座空間亦有水準之上演出,無論是膝部或者頭部空間都十分充裕,且中央也沒有明顯高聳的隆起,可以提供三位成人相對寬敞的乘坐空間,並提供後座出風口、三區恆溫空調,還有USB電源插座等,滿足後座乘客需求。只是,在Q6 e-tron車型上,後座座椅設計偏向於大沙發式剪裁,若椅面可以做一點而向前延伸的隆起設計,可以給予後座乘客更好的大腿支撐性,有助於舒緩長途乘車的疲勞感。

不過,回到Q6 e-tron駕駛座,這套由後軸同步式馬達與83kWh動力電池組構成的動力系統,對於豪華中型休旅買家而言,確實是一組表現出色的動力組合。藉由SiC碳化矽逆變器與800V動力系統,能夠繳出252匹馬力、45.9公斤米扭力輸出數字,在一般豪華中型級距中已經屬於中高階的動力輸出,雖然車重上看2,125公斤,仍可以為Q6 e-tron創造0-100km/h加速7.9秒性能數字,就帳面數據而言並不容小覷。

但在Audi原廠的動力輸出曲線設定中,Q6 e-tron並不是追求熱血駕馭的車型,而是期望給予順暢且細緻的表現。實際駕馭上,雖然輸出數字已經可以媲美過去X3車系中的xDrive30i車型,或者GLC車系中的GLC 300 4Matic,但Audi將其調性設定的較為線性,刻意壓制了電動馬達初段就能將動力完全釋放的特性,讓Q6 e-tron能夠在壅擠的都會街道中依舊依然自得。當然,如果需要更大的動力輸出,只要大力把加速踏板踩深,Q6 e-tron依舊可以輕鬆地向前奔去,喚醒動力系統蘊藏的強悍能量。

Audi Taiwan同時為台灣引進的Q6 e-tron標配S line運動化懸吊系統,藉由更為硬朗的懸吊設定,對應Q6 e-tron全車系2.1公噸起跳的車重,同時給予更出色的彎中支撐性,為車主提供足夠的駕馭信心。並且藉由雙油路設計的減震筒,讓避震器可以更快速的應對路面變化。整體來說,除了在市區街道上的路感相對清晰,這套懸吊系統對於路面狀況的處理仍有水準之上,尤其高、快速道路行駛時的穩定性,更是有助於提升Q6 e-tron行路質感。且在入門的Q6 e-tron車型上,因為配備扁平比達50的20吋圈胎組合,整體的舒適度還有進一步升級。

個人認為,如果是追求舒適與行路品質的買家。若不是一定要花費369萬元直接攻頂標配氣壓懸吊的SQ6 e-tron,或者加價11.7萬元選配整合OLED 2.0尾燈與方向盤電動調整功能,還有氣壓懸吊的Tech Pro升級套件,Q6 e-tron所能給予的行路質感已經可以符合買家需要,甚至是Q6 e-tron車系中最超值的選擇。

而且,Q6 e-tron還配備多段式的動能回收系統,除了全部關閉,以及1、2兩段式的動能回收控制,還有自動動能回收控制,能夠依照與前車之間的距離還有速度差,自動調整動能回收系統的介入程度,隨時控制與前車之間的距離,讓巡航或者市區穿梭更為輕鬆。如果是習慣One-Pedal單踏板駕駛的電動車使用者,只要切換至B檔,就能夠實現單踏板駕馭,右腳不需要移動至煞車踏板,只需要鬆開加速踏板,功率超過200kW的動能回收系統就能快速幫助車輛減速直到煞停。

這樣的設計,也給Q6 e-tron車主更多的選擇權。無論是完全關閉動能回收系統介入,讓iBS智慧型煞車系統自動判斷駕駛踩下煞車踏板時所需要的煞車力道該由動能回收系統或者傳統液壓煞車提供,或者自主設定動能回收系統介入程度,甚至Auto模式、One-Pedal單踏板駕馭等,都能依照車主的需求自行選擇。

雖然Q6 e-tron與Macan Electric同樣都源自於PPE平台,在雙方不同的品牌屬性與造車思維之下,除了同樣使用800V動力電池、SiC碳化矽逆變器,以及導入區域網路數位化思維,可以減少傳統線組的平台架構,兩款車不僅模樣截然不同,操駕感受與氛圍更是大相徑庭。在Audi手上,Q6 e-tron已經完全走向傳統豪華休旅一方,並透過全新的數位電動車平台,展現次世代豪華休旅樣貌。

而且,就產品力而言,Q6 e-tron不但是目前台灣汽車市場中,唯一可以用2字頭價格購入的800V豪華電動休旅。甚至,以整體的配備豐富度、動力與操控表現來說,即使與同級尺碼的傳統燃油動力豪華休旅相比也絲毫不遜色。Q6 e-tron的整體戰力,確實足以扛起Audi在2025年最強戰將的責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