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駕/Lean3電動三輪車超好玩!靈活穿梭鐵包肉移動生活新解方

Lean3將為個人移動帶來全新解釋。(攝影/ 陳奕宏)

想像一下,如果是寒流來襲,或者夏日熱浪衝擊,甚至是突如其來的大雨來襲,你只是要前往離家大約5分鐘車程學校接小孩,你會怎麼前往?相信不管是選擇步行或者騎車,不但可能弄得一身狼狽,也可能讓自己、小孩都處在不舒服的情境中。如果,有一個可以遮風擋雨、靈活性高的移動載具,或許就能讓一切變得完全不同。由Lean Mobility所開發的Lean3,就是能夠扭轉都會移動想像的全新物種。

一個具有機車靈活機動性,又不用吹風、淋雨、曬太陽、吸廢氣得個人移動載具,相信是不少人的期待。(攝影/ 陳奕宏)

或許你對前幾年網路上盛傳的「Toyota三輪電動車上市開賣」消息還有印象,雖然這則消息已經被證實為網路上的假消息,但是Toyota的i-Road計畫並未就此劃下句點,即使Toyota並未讓i-Road走向量產,但是當時的總工程師谷中壯弘離開Toyota後成立Lean Mobility,並取得i-Road相關專利技術,持續推進新世代個人移動載具計畫,推出Lean3電動三輪原型車。甚至在2024年完成大規模融資計劃,並獲得投資人青睞,也與簽署生產相關的合作備忘錄,目標在2025年讓Lean3走入市場。

Lean3是Toyota i-Road總工程師谷中壯弘離開Toyota後成立Lean Mobility的首款產品。(攝影/ 陳奕宏)

從i-Road到Lean3,這款瞄準個人都會移動市場的全新電動載具,仍舊維持前2、後1的三輪配置,以及封閉式座艙佈局,具有三輪機車的基礎結構,還有如同汽車般的「鐵包肉」格局與舒適度。只不過,在Lean3原型車上,我們看見設計師加入更多銳利線條,包含在圓形LED頭燈兩側鑲嵌銳利的方向燈燈組,且在車頭設計類T字造型線條以及空力感十足的車頭空力設計等,讓Lean3多了一些陽剛氣質。

Lean3車頭修飾地更為銳利,帶來多一些陽剛氣質。(攝影/ 陳奕宏)
Lean3依舊採用前2、後1的三輪配置。(攝影/ 陳奕宏)

而且,不只是車頭設計,車側也擁有更鮮明的線條,包含車門的側腰曲線,並在後軸增加包覆傳動結構的車殼,還有車尾的四圓尾燈與呼應車頭的氣流通道設計,同樣也都增加更多俐落的視覺感受。甚至,因為線條修飾地更為銳利,車頂後端窗框線條還有一點而像是閃電,或者皮卡丘尾巴的線條意象,讓這輛車的電動氣息更為濃郁。

依循車頭設計風格調整,Lean3車尾線條也更加銳利。(攝影/ 陳奕宏)

雖然Lean3外觀像是在車尾安裝背包的機車,因為預計在尾燈上方安裝空調壓縮機的關係,Lean3車身尾段並未設計有置物空間,沒有可以從車外開啟的置物機能,僅能將雖物品置放於車內。然而,重新修飾的外觀造型,不只具有更濃郁的陽剛氣質,甚至還相當討喜,而且還「男女通吃」,無論性別,或者對於車子有沒有興趣,看見Lean3時的接受度都相當高!

Lean3車尾線條帶有些許閃電意象,橫柵結構內預計將裝設空調壓縮機。(攝影/ 陳奕宏)

Lean3車內更是充滿衝突感,不禁產生「這是汽車?還是機車?」的疑問。儘管從後輪輪轂馬達,配上單槍式避震器的懸吊形式,完全就是電動機車設定,打開車門映入眼簾的卻是汽車般的座椅設計,還有熟悉的三點式安全帶、方向盤,控制加減速也是透過踏板操作,甚至還有腳踏式駐車,在在都是汽車般配置。

Lean3的座艙採用與汽車相同的設計概念。(攝影/ 陳奕宏)
Lean3加減速採用踏板式操作,並配備腳踏式駐車。(攝影/ 陳奕宏)

不僅如此,Lean3燈光控制也如同汽車一般,位於方向機柱左側,無論方向燈或者頭燈功能控制方式都與日系車款相同。且因為採用封閉式車艙配置,同步設計有雨刷撥桿,在量產車上也將配備電動窗,搭配按鍵式檔位控制面板、數位虛擬儀表板,還有冷暖空調系統等,完全都是熟悉的汽車模樣。只是Lean3僅有單側開門,且是依循台灣的駕駛習慣,採用左側開門。

Lean3燈光控制桿設計與汽車相近。(攝影/ 陳奕宏)
將標配空調系統的Lean3將出風口設計在駕駛座右側。(攝影/ 陳奕宏)

只是,Lean3因為車寬僅有970mm,不到1米的關係,車內無法採用與汽車相同的雙前座設計,雖然台灣未來銷售的版本應該會是雙座車型,兩張座椅卻只能以一前一後的方式安裝,這點卻是與機車相同,且長達1,800mm軸距還可為後座乘客提供不錯的乘坐空間。可惜的是,正因為空間表現不俗,還是運用傳統汽車座椅設計,前後座乘客的親密度不如一般機車。

台灣規格的Lean3將會提供前後雙座設定。(攝影/ 陳奕宏)
Lean3後座同樣配備有三點式安全帶,且未來量產版本能夠安裝兒童安全座椅。(攝影/ 陳奕宏)

Lean3不只是在內、外觀設計綜合機車與汽車特色,就連駕駛上也同時帶有機車與汽車特性。由於駕駛介面直接移植汽車配置關係,轉向是透過方向盤操作,加、減速分別靠著右側與左側踏板控制,還有按鍵式的檔位控制介面,甚至還配備有倒車擋。當你坐上Lean3駕駛座,腦袋裡頭下意識都是汽車想像。

Lean3數位儀表板安裝於駕駛座右側,同時具有觸控功能,可控制空調、電動窗等功能。(攝影/ 陳奕宏)
Lean3於駕駛座右側設計按鍵式黨為控制介面。(攝影/ 陳奕宏)

就連踩下加速踏板前進時,後軸電動馬達的特性,雖然還是原型車,無法催出最大加速力道,也是全然電動車感受。但在轉動方向盤,不管是轉向手感還是車輛的動態表現直接衝擊我們對於「開車」的認識。雖然Lean3操作方式採用與汽車相同,轉向方式卻是三輪機車設計,並透過主動式傾角控制系統,自動判斷車輛過完時所需要的傾角,讓Lean3以類似「壓車」的方式更順暢地過彎。

雖然只是原型車,Lean3無法催出極速,電動馬達特性依舊可以帶來不錯的加速力道。(攝影/ 陳奕宏)
Lean3轉向依靠結構相對複雜的前軸設計,主動傾角控制系統可以自動給出順暢過彎所需的傾角,同時即使靜止也不會傾倒。(攝影/ 陳奕宏)

而且,Lean3轉向反應極為「迅速」!由於方向盤左右死點大約只有90度左右,幾乎只要輕輕一打就能讓車輛做出反應,連帶讓車身往彎內側壓下去。所以,在第一個轉彎時通常會讓人有種「嚇一跳」的感覺,甚至身體會下意識地倒向另一側。不過,只要經過幾次的轉向,身體就會漸漸習慣這樣的感受,如果是會騎機車或者自行車的人,身體也為逐漸想起騎乘兩輪車款的方式,順應車身的重心轉換。

Lean3的轉向角度極小,且「壓車」的反應相當快速。(攝影/ 陳奕宏)

這樣的設定,也讓Lean3充滿著「駕駛樂趣」。尤其是熱愛駕駛與駕馭的人來說,更會在一次次感受動態變化中揚起笑臉,甚至捨不得離開駕駛座,想要一直去感受Lean3所能帶來的駕駛體驗。回想起那一天,好像喚起小時候第一次坐上三輪車時,能夠乘著風騎向更遠的地方,重新認識「移動」這件事的喜悅。

開著Lean3嘴角很容易揚起笑容。(攝影/ 陳奕宏)

Lean3所想帶來的,正是全新的移動詮釋。也許,他不會是取代汽車或者機車,成為未來移動的唯一解,他卻可以是讓移動更輕鬆的最佳解。以Lean3開出的規格,預計最高車速設定在80km/h,讓8.1kWh磷酸鐵鋰電池可繳出約100公里續航里程,與目前白牌機車接近,主要鎖定移動路程大約在20分鐘內的使用情境,大概是一般機車的使用情境,可能是外出買個晚餐、接小朋友下課,或者去附近親友家串串門子,開車相對不方便的狀況。

Lean3最主要的使用情境,就是一般出門覓食、接送小孩這種短程移動需求。(攝影/ 陳奕宏)

瞄準的客層,可能是居住在蛋白區的汽車通勤族,或者需要接送小朋友上下課的年輕夫妻,甚至是空巢期的族群等。在目前僅有機車選擇時,可能會因為天氣狀態而影響移動過程的舒適度,不管是太冷、太熱,還是颳風下雨,甚至必須佩戴安全帽而影響造型,讓出門移動不再愜意。具有車頂,還有冷暖空調,而且擁有三點式安全帶,移動過程如同汽車一般,就可以讓人更輕鬆自在的踏出家門享受生活,就連接送小朋友也不再狼狽。

有了Lean3,相信可以讓人更輕鬆愜意地出門。(攝影/ 陳奕宏)

而且,以Lean3車長2,470mm、車寬970mm、車高1,570mm與軸距1,800mm尺碼,幾乎只有一般汽車的三分之一左右,以道路使用空間而言,相同的面積可以容納更多的車輛。在目前平均每輛車僅有1.3位乘員的狀態下,如果有更多的汽車通勤族改用Lean3這類的個人移動載具,甚至有助於舒緩道路擁擠程度。

由於體積大約只有汽車的三分之一,如果有更多汽車通勤族轉換使用Lean3,還有機會提升道路使用效率。(攝影/ 陳奕宏)

仍處於原型車階段的Lean3,目前仍在積極與政府單位協調未來的車輛認證以及路權相關事宜,預計將會鎖定L5類車身型式,也就是以白牌普通重型機車方式認證。但因為駕駛介面與一般汽車相同,需要擁有小客車駕照才能行駛,同時由於車身尺寸大於一般機車,停車比照大型重型機車,需要停放於汽車格。只是,因為設定為白牌汽車,無法行駛於快速道路,不過Lean Mobility會朝向讓Lean3可行駛於平面道路快車道方向爭取路權。

簡單來說,Lean3就是一個靈活度與機車相同,舒適度媲美小客車的移動載具。(攝影/ 陳奕宏)

簡單來說,Lean3是一款停車、駕照比照一般小客車,但車型認證屬於普通重型機車,且稅賦比照白牌機車的全新移動載具,同時具有機車靈活性以及汽車安全性與舒適性,甚至因為體型相較於汽車來說十分迷你,還可以直接開進路邊停車格,大幅降低路邊停車困難度。對於騎車安全感到疑慮、開車路邊停車感到壓力,還有希望有更輕鬆愜意短途移動體驗的人來說,將會是一款最佳的移動解方。

Lean3如果可以順利上市,將為個人移動帶來全新解釋。(攝影/ 陳奕宏)

場地協助:新店白水墅社區

延伸閱讀:

Total
0
Shares
上一篇

車輛公會與國產車廠聲明:新車價要「有感降價」應調降貨物稅而非零關稅

下一篇

速霸陸Solterra大降21萬!再推黑化特仕車搶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