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消息,立法院本週即將重啟《貨物稅條例》修法審查,攸關國人荷包與車市生態的「汽車、機車貨物稅」是否調降再度成為社會矚目焦點。這回不只電器、飲料類,連汽機車貨物稅都有望鬆綁,引發消費者、車商與產業界熱烈討論。

台灣汽機車稅賦全球有感,國內外價差驚人
長年以來,台灣汽車、機車價格居高不下,除了原廠售價外,各式賦稅成為消費者的沉重壓力。以2,000c.c.以下進口車為例,進口時需繳17.5%關稅、至少25%貨物稅,外加5%營業稅,若車價超過300萬元,還有10%奢侈稅。舉例來說,BMW X5在台灣售價高達382萬元,美國市場僅約199萬元,價差近一半,顯見台灣高額賦稅對售價影響極大。

關稅與貨物稅兩難 產業與消費者該怎麼選?
國內近年不斷傳出要求調降汽機車進口關稅的聲音,尤其自今年4月開始,美國總統川普推動「對等關稅」後,更引發台灣各界人士討論關稅是否過高的問題。不過,產業界普遍認為「關稅要守住,貨物稅才有調降空間」。

汽車達人葉明德與車商一致指出,若一口氣將進口車關稅降到零,將會嚴重衝擊國產車市場,甚至威脅本土整車廠與零組件廠商的生存,波及逾30萬名員工及家庭。相較之下,調降貨物稅則能讓國產、進口車都受惠,對消費者一樣都能感受到有感降價,且依舊確保國產車不會受到太巨大的衝擊,確保產業與勞工的生計。
不過,如何調降貨物稅,也出現不同方案。進口車商認為調降稅率才公平,國產車廠則傾向一次性定額減免,即減免固定金額,畢竟一台200萬元進口車和80萬元國產車若同樣減免10萬元,對國產品牌較有利。產業界普遍希望政府審慎規劃,不要為了回應國外壓力就倉促調降關稅。

貨物稅調整影響甚鉅,立委呼籲需改革
根據財政部統計,台灣每年靠貨物稅收進帳約1,600億元,其中汽機車貢獻超過800億元,占一半以上。國產汽車、機車貨物稅平均金額,分別高達12.6萬和7千多元,對於大多數以2,000c.c.以下小客車、150c.c.以下機車為主的消費者來說,負擔不輕。
對此,執政黨立委及多位民意代表都表態支持貨物稅修法,批評現行制度「不合時宜」,呼籲財政部不該再以「研究」拖延,所以才有了本週先開始審議的消息出現,盼加速推動。部分立委更直言,貨物稅早已淪為國家的「既得利益稅」,對消費者卻是不公義的負擔,應加速推動修法,兼顧產業就業與全民利益。只是,財政部似乎仍舊會表示,貨物稅調整必須與整體稅制一起檢討,不宜單獨討論,這也引發不少立委的不滿。

政府態度待表態,產業界與消費者都在看
目前經濟部主張若調降貨物稅,有助於穩定汽機車產業,避免衝擊近8.3萬名直接就業人口,但最終稅制調整方向仍待財政部規劃。隨著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可能於本週重審《貨物稅條例》,無論是車主、車商還是汽機車產業,都在關注這波修法是否能讓價格回歸合理,進一步促進汽機車市場活絡,真正做到「人民與產業雙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