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為了洗刷台灣是「行人地獄」的污名,對於駕駛人「未停讓行人」的罰則持續加重,但卻引發駕駛團體的不滿。台灣全國汽車駕駛人權益聯盟協會等職業駕駛團體,對交通部日前發布的《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標準及處理細則》修正草案提出強烈抗議,並宣佈將於5月19日集結前往交通部表達訴求,要求該部在加重對駕駛罰則的同時,也應針對行人違規行為作出更嚴厲的處罰。

行人安全與駕駛處罰的博弈
根據交通部的修法草案,將未停讓行人造成輕傷的罰款由7,200元提高至18,000元,重傷則由18,000元調高至36,000元,這一新規定預計在6月底前生效。交通部強調,這樣的調整旨在防止駕駛人抱有僥倖心理,減少未停讓行人事故的發生。然而,駕駛團體認為,交通部此舉過於偏重駕駛人的責任,並未同樣加強對行人違規行為的處罰。
駕駛團體五大訴求
台灣全國汽車駕駛人權益聯盟協會、新北市遊覽車駕駛員職業工會、台灣遊覽車發展協會發布聯合聲明指出,現行的交通政策存在針對駕駛人的不公平性,認為這樣的政策違背了比例原則。他們提出五大訴求,包括:
- 要求交通部應針對行人闖紅燈的罰鍰調高至18,000元
- 要求路口設置更多警力監控行人行為,加強對行人違規的查緝力度
- 加強教育行人遵守交通規則
- 提升闖紅燈違規罰則的標示清晰度
- 實施更完善的「人車分流」機制,以解決都會區內人車爭道問題

抗議活動將於5月19日進行
為了表達訴求,駕駛團體將於5月19日進行大規模抗議。活動將於上午9時30分在杭州南路(中正紀念堂旁)集合,並於10時整繞行交通部周邊的道路,途經愛國東路、中山南路及信義路一段,並計劃在交通部門口舉行記者會,向交通部表達他們的強烈不滿。
駕駛團體指責交通部的做法缺乏配套措施,單純的罰款政策未能真正改善行車安全。他們強調,行車安全應該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無論是對駕駛還是行人,都應該進行公平且合理的處罰,並加強相應的交通教育。

交通部回應與未來規劃
對於駕駛團體的抗議,交通部表示將繼續重視行人安全,並且會在未來進一步檢討並改進交通法規的執行。他們強調,行人安全是當前交通政策的重中之重,並會針對事故造成的傷亡加強法律的適用,避免更多悲劇的發生。
不過,交通部也明言,雖然他們會檢討行人違規的處罰,但目前的優先工作仍是提高駕駛對行人安全的意識,並希望透過工程改善、教育宣導與執法三方面的努力,達到交通安全的長期目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