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在PTT論壇上的貼文引發熱烈討論,貼文作者以貨運業從業者的角度,詳細剖析台灣高速公路有大貨車交通事故頻傳的根本原因。作者指出,儘管政府持續加強對大型車輛的管制措施,例如在快速道路限速、實施動態過磅檢查等,但這些作為根本不夠、甚至完全沒用,導致實際成效有限,問題反而愈發嚴重。

貨運業者冒險超載超時工作
作者首先點出貨運業內的嚴重問題:許多貨櫃運輸業主因市場運費過低,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超載或超時工作。例如從桃園至南崁的貨櫃運費3,000~4,500元而已,甚至最低還低至2,600元,遠不足以支付車輛成本與司機薪資,光是一台貨櫃車要價500萬元起,再加上保險、油資、維修費用等等,這都迫使司機只能透過增加行駛趟數與回程載貨來攤提成本,導致疲勞駕駛與交通違規事件頻發,嚴重就是發生事故。

台灣考照制度太容易造成司機素質良莠不齊
此外,原Po更指出駕照考試制度過於寬鬆,取得大型車輛職業駕照相對容易,造成道路上駕駛人員素質良莠不齊。更進一步,原Po批評台灣高速公路及交流道設計不佳,尤其是匝道規劃過短,容易造成車流回堵,並引發連鎖反應。

高速公路與匝道規劃不佳、小客車駕駛習慣差
原Po表示,匝道回堵導致車輛在外線道大量積壓,大型車輛由於法規限制只能行駛外線和中線,在遇到外線道塞車時被迫切換至中線,無論是靠近匝道出口或是匝道入口處都會遇到,這種臨時的切換容易引發危險情境,還會被認為是逼車。此外,許多小型車輛駕駛習慣不佳,經常在大型車輛前方硬切硬擠,更加劇了道路事故的風險。
作者提及,雖然部分司機嘗試避免這種情況而直接行駛中線,但國道警察經常以「大車不得長時間佔用中線」為由進行攔檢,造成司機處於兩難的困境。

貨運業者不投保第三人責任險的真相
在保險方面,原Po也詳細說明了大型車輛保險的困境。他指出,像他這種規模較小的業主,每年第三人責任險的保費高達10萬元左右,若是更大間的貨運公司,10台車保費可能就100萬了、100台車保費破千萬,業者會認為:「乾脆省下來不投保任意險,賭自己不會那麼倒霉,反正強制險就有200萬,若一年不要超過多少件就賺回來了」。
除此之外,近年因大型車輛事故頻傳,保險公司紛紛提高保費甚至拒絕承保,導致許多業者寧願選擇不投保、自行承擔風險,以節省高昂的保險成本,這都不是沒有道理的。

貼文引發網友共鳴
貼文發布後引發大量網友共鳴,不少人認為問題癥結來自於「交通部怠惰、不作為」,超載罰得不夠重,老車汰換、車檢不確實都是問題,並呼籲政府從源頭改革駕照考試制度、加強道路設施規劃、提高交通違規罰則與執法力度,以改善目前混亂的交通狀況。
也有網友補充表示,現今貨運業還存在嚴重的缺工問題,許多高齡司機已經5、60歲仍不得不繼續駕駛,進一步增加道路上的潛在風險。也有人提問「漲運費有用嗎?」原Po認為,漲運費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找到更好的司機而已,但是源頭還是考駕照制度需要改變。

整體而言,此篇討論串引發網友廣泛的討論及反思,許多留言強調若政府及民眾未積極面對並徹底解決這些長期存在的問題,台灣的交通安全問題恐將持續惡化,危及所有用路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