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的公館圓環,長期以來被視為市區交通的痛點,連續7年高居台北市肇事熱點的首位,事故數量屢創新高。經過長時間的討論與專業評估,市長蔣萬安今(25)日宣布,市政府將決定拆除公館圓環,並填平地下道,將現有的圓環路口改為正交路口,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改善市民的交通安全。
公館圓環位於台北市基隆路與羅斯福路交界,周邊環境繁忙,商圈、學校及多條交通動脈交織其中。該圓環的設計一直是市民詬病的對象,不僅交通動線複雜,車流量大,更是長期困擾行人的高危險路段。自2018年以來,公館圓環成為市內事故最多的地點,數據顯示,事故累積達443起,並造成1人死亡和625人受傷。

市長蔣萬安強調,交通安全是市政府的首要任務,公館圓環的設計特別容易導致車輛衝突,行人過路也是一大隱憂。經過專家和交通局的反覆研究,市府決定將圓環拆除,並將原本的公車專用地下道填平,轉為平面道路。這項改建計劃不僅旨在減少車輛衝突,還將改善行人的通行安全。
原本市府計劃保留地下道,然後進行改建,但由於地下道內有通風井、抽水設施和大型自來水管線等設施無法移除,改建工程的施工難度大大增加,最後決定填平地下道,並進行路口的平面改造。這項工程比拆除和平新生天橋更具挑戰性,因為該區域是通勤的主要幹道,車流量大,施工過程無疑會影響大量通行的市民。

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也在市政會議中指出,由於地下道的結構以及該區域龐大的管線設施,使得改善工程的施工非常困難,市議會多次要求市府加速改善,但由於施工的高風險和高難度,原先的改善計劃未能如期推進。最終,在多方討論和評估後,市府決定填平地下道,回復正交路口設計,全面解決公館圓環的交通事故問題。

為了盡量減少施工期間對市民的影響,蔣萬安表示,市府已經請交通局和工務局仔細規劃施工的時間和過程,並且會盡量避免在通勤高峰時段進行大型工程,從而保障市民和用路人的正常出行。

蔣萬安市長大力推動台北市交通體系的變革,依照人本交通的理念,進一步規劃符合都市景觀的改建設計,力求在提升交通安全的同時,改善市區交通環境,讓台北市的交通問題能夠有更長遠的解決方案。不過,雖然公館圓環將拆除幾乎是民意的盼望,但拆除後的道路規劃能否有效提升用路人的安全?屆時將是另一個待觀察的議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