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善台灣的行人地獄之惡名,交通部長陳世凱昨日 (7日) 宣布,將持續推動行人安全政策,提出「道路安全3支箭」措施。包括重新調整路口停止線與行人穿越線之間的距離、增強路口的照明設備,以及檢討汽車隔熱紙的透光率。特別是在隔熱紙的透光率部分,預計3月將與相關部門舉行會議,同時會提供安全指引和檢測儀器,未來這些數據將會供車主作為參考。

陳世凱提到,相比同期,2024年國內的交通事故有下降的趨勢,死亡人數也隨之減少,包括機車駕駛、高齡者、酒駕及行人的死亡案例都比過去減少。不過,兒童和青少年的死亡數據卻未見顯著改善,因此針對無照駕駛等問題需要更多的努力。此外,交通部正由過去的以車為本的政策轉向以人為本,未來幾年將是關鍵時期,每年都會設定改善目標。

關於今年的政策變革,陳世凱指出,首先將調整台灣的停止線和行人穿越道的距離,從目前的1到3公尺調整至2到3公尺,而且當今車輛之尺寸愈加放大,可能產生視野盲區,藉由增加緩衝距離改善車輛死角。其次,為改善行穿線照明,尤其是加強省道路口的照明,未來會由傳統的黃光改成白光,提高市區的照明亮度。除此之外,台灣目前對汽車隔熱紙沒有明確規範,但鑒於過暗的隔熱紙可能影響視線,政府將展開相關討論。

公路局補充,過去許多縣市的路口設置不符合規定,未來將組成抽查小組以確保改善措施落實。道路照明的改善計畫也將在今年盤點過去三年曾發生行人事故的路口,全年改善400個路口,並先對7至10個路口的照明進行光源的轉換測試。

在汽車隔熱紙方面,台灣目前除了計程車外,對其他車輛並無明確的透光標準。據蒐集的各國資料,B柱前的玻璃建議前擋風玻璃透光率至少70%,前座兩側車窗則為35%,B柱後則不受限於特定標準。期待透過各部門溝通,針對隔熱紙議題有所改善。

最後,公路局長陳文瑞強調,今年也將與汽車行業進行溝通協商,研議在產品銷售時公開隔熱紙的透光率數據。至於新車和在用車輛,分別提供安全指引以利使用時的參考。計畫在3月起召開相關會議,經由製作討論車窗及擋風玻璃可見光透過率安全指引內容,耗時3到6個月左右,以便開始提供檢測數據給車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