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1楊梅休息站設計爭議持續中,網友嘲諷:速限降為20公里再裝區間測速

(圖片來源/ Google地圖)

2025年1月25日,國道1號楊梅休息站發生一起Hyundai Ioniq 5電動車撞上分隔島而起火的車禍事故,而且車內大人小孩總計8名成員傷亡慘重,掀起各界議論,無論是電動車安全性、Level 2駕駛輔助系統、車內超載或是楊梅休息站的設計,都成為檢討的內容。而在臉書社群「靠北違規」,便有網友發文開酸,認為「可能之後楊梅休息站的匝道速限要從50公里調降為20公里」,立刻引來其他網友對政府單位的各種嘲諷。

在車禍事件發生後,臉書粉專立即就貼出匿名的原Po所發出的討論文,並寫下「楊梅休息站可以開到50喔?我猜這面牌子應該過幾天就會改了」。(圖片來源/ 臉書)

其實在車禍事件發生後,臉書粉專立即就貼出匿名的原Po所發出的討論文,並寫下「楊梅休息站可以開到50喔?我猜這面牌子應該過幾天就會改了」,其發文的意思應當是為嘲諷過往每當有重大車禍事件時,覺得相關單位常常不檢討道路設計,而是只一味地想透過降低速限、增加測速照相機或是區間測速等科技執法的方式來限制用路人,卻不從根本改善問題。

粉專後來還丟出中壢休息站僅速限20公里的照片,覺得官員可能很快就會比照辦理,降低速限至20公里(圖片來源/ 臉書)

因此,粉專後來還丟出中壢休息站僅速限20公里的照片,覺得官員可能很快就會比照辦理,降低速限至20公里。此文一出,立刻引起不少網友的共鳴,紛紛留言「前有固定式測速照相」、「區間測速20KM」、「會撞的還是撞… 沒差」、「不懂那邊幹嘛要弄休息站」、「國道直接將至龜速仔最愛的70最安全了~我說是不是啊交通部」、「等一下就20+測速+科技執法」、「改到匝道前一公里時速50」。

為了增加車輛操作失誤緩衝效果,現場皆已設有注水式交通桶及交通桿等警示設施,藉此提醒用路人小心駕駛。(圖片來源/ Google地圖)

不過,也有少數網友認真回應心中認為可行的辦法:「裝一根一根黃色的那個感覺比較有用」、「裝減速丘」、「減速條應該有用」。而高公局其實也有出面給予回應,說明相關的改善辦法,為了增加車輛操作失誤緩衝效果,現場皆已設有注水式交通桶及交通桿等警示設施,藉此提醒用路人小心駕駛。

此外,近期會增設警示標誌,提醒用路人注意前方速限降低應小心駕駛及手握方向盤不依賴輔駕,並已規劃擴大槽化區範圍及每2公尺加密設置雙排360度強化玻璃標記,強化警示效果。

延伸閱讀: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Post

英國2024年熱銷車款Top10,只有兩台不是休旅車!

Next Post

美國Infiniti QX50與QX55年底停產!台灣明年可能只剩QX60能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