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前一定要熱車?專家:非必要且正確保養與習慣能延長愛車壽命

天氣冷颼颼,有些人建議開車前,先熱車再行駛,但專家表示不太正確。示意圖。(圖片來源/ TVBS)

隨著冷氣團來襲,不少駕駛人習慣啟動車輛後,在原地等待讓車輛先熱車,以減少發動機的磨損。然而,專家指出,這樣的做法其實並不完全正確。現代汽車引擎多已不使用化油器,發動後等待約30秒,轉速會自動降低,這不僅有助於節省燃油,還能避免造成空氣污染。更重要的是,能確保機油快速循環,對引擎內部零件提供潤滑,減少摩擦與損耗。

專家強調,像2000年左右的福特1.8引擎,怠速3分鐘相當於行駛1.8公里,既不經濟又不環保。示意圖。(圖片來源/ TVBS)

汽車網站總編輯楊欣儒指出,在過去,尤其是2000年之前的舊車,因為使用化油器來混合空氣與燃油,需要較長時間的熱車來讓引擎運行順暢,但現今的車輛多已搭載先進的電子控制系統,啟動後會自動調整轉速來保護引擎。他進一步強調,像2000年左右的福特1.8引擎,怠速3分鐘等同於行駛1.8公里,長時間怠速不僅浪費燃油,對於油價高的歐洲地區,更是既不經濟又不環保。因此,現代車輛無需長時間熱車,可以直接啟動並駛行。

專家指出,現代汽車發動後約30秒,轉速下降即可行駛。示意圖。(圖片來源/ TVBS)

另外,明志科大機械工程系副教授黃道易表示,現代車型在發動後,會進行「快怠速」,此時引擎轉速較高,約為1,400轉,這是為了讓機油迅速循環,並確保引擎內部零件得到潤滑。隨著時間的推移,引擎轉速會逐漸下降,若轉速降至900轉並且聲音變小,表示引擎已準備好上路行駛。他解釋,冷車啟動時,若立即加速或重踩油門,可能會導致內部零件的金屬摩擦,對引擎造成損害,並提高油耗及廢氣排放。

定期保養和良好駕駛習慣,是延長車輛壽命與保障行車安全的關鍵。示意圖。(圖片來源/ TVBS)

汽車保養廠老闆吳光明提醒民眾,定期保養對於延長車輛壽命非常關鍵。他提到有些車主遲遲未保養,甚至行駛超過兩萬公里才進行維護,這樣會導致機油耗盡,雖然車輛仍可行駛,但若想讓愛車長久使用,應定期保養。事實上,勤於保養的車輛可行駛超過一百萬公里,但忽視保養則可能在七、八萬公里後,出現引擎問題。此外,駕駛習慣對維護車輛也至關重要,應避免頻繁急剎車等行為,有效減少對車輛的損傷,保障行車安全。

延伸閱讀: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Post

Modellista操刀改裝Toyota bZ4X,導入未來語彙增色東京改裝展

Next Post

苗栗20歲男載堂弟與友人失控撞分隔島!整車嚴重損毀疑因「誤拉到方向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