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市政府於本週開始正式實施全美首例的「塞車費」政策,針對進入曼哈頓中心區域的車輛收取額外費用。這項備受爭議的措施旨在解決長期以來困擾市民的交通壅塞問題,同時為大眾運輸系統的改善籌集資金。小客車白天收費9美元(約新台幣295元),大型車輛14.4美元(約新台幣472元),而機車費用則為4.5美元(約新台幣148元)。

緩解擁塞與資金籌措雙重目標
據紐約大都會運輸署(MTA)指出,曼哈頓中心區域每日約有70萬車次進出,尖峰時段平均車速更是僅11公里,部分路段有時甚至走路比開車更快。MTA執行長利博表示,這項政策有望減少市中心內10%的車流,同時計劃將未來數年內的過路費逐步調漲,以小客車來說,初步規劃3年後過路費先調漲到12美元,再過三年調漲到15美元,預計籌集150億美元的資金,用於地鐵和巴士等大眾交通設施的升級。
不過,紐約塞車費的政策設主要是針對白天時段,每日採一次性收費,每月進入收費區超過10次可享折扣,晚間9點至隔日早晨的收費則僅為日間的四分之一,並且有優惠措施以減少對低收入戶的影響。

反對聲音與潛在影響
儘管政策目標明確,但其實施引發了強烈的社會反響。許多駕駛者認為,塞車費只是變相的稅收手段,並不真正解決塞車問題。計程車司機更擔心,額外費用將導致乘客選擇在收費區外下車,減少他們的收入,同時,有商家擔憂,收費政策可能降低市中心消費者的到訪意願,進而衝擊營業額。
反對聲音不僅來自民間,美國共和黨議員批評此舉是對市民的負擔加重,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川普也揚言上任後將考慮廢除這項政策。

全美其他城市緊盯成效
作為美國首次實施此類收費的城市,紐約的政策效果備受關注。洛杉磯、芝加哥等其他大城市正在密切觀察該政策是否能有效緩解擁塞並為城市基礎建設提供穩定資金來源。
在民意與效益的拉鋸下,紐約市政府面臨艱鉅挑戰,必須在改善交通與減少民眾壓力之間尋求平衡。未來,這項政策是否能成為解決都市交通問題的新模式,仍有待時間驗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