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非六都電動車難普及,專家揭車價與續航外的「關鍵原因」

台灣電動車難普及到非六都縣市,專家揭車輛價格與續航問題外的「關鍵原因」(圖片來源/ 福特六和)

電動車的普及化正在全球範圍內加速,台灣亦不例外。過去幾年間,政府及民間企業均在推動電動車的使用,特別是在快充充電樁的建設上投入了巨大的努力。然而,電動車車主仍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在非六都的縣市,充電設施仍明顯不足,許多社區大樓建置充電樁困難重重,舊有的社區大樓,充電設備廠商裝設得取決於住戶態度、社區經費,甚至法規、台電申請用電等等,阻力相當多。

在台灣買電動車似乎必須確認住家能安裝充電樁才適合入手。(圖片來源/ 新北市工務局)

充電樁業者充電營業部經理陳柏成指出,當前的快充充電樁已廣泛設置於公有停車場、賣場及高速公路休息站等地,以滿足民眾在短時間內迅速充電的需求。陳經理透露,目前台灣共有超過兩千多支的快充充電樁,與歐盟建議的80:1車輛與充電樁比例相比,台灣的38:1的比例顯示出在公共快充設施方面的優勢。

至於電動車的銷售情況,截至今年9月底,電動小客車與小客貨車的新增數量達到28,403輛,總數已達89,178輛。這些車輛主要集中在台北、台中及新北等主要城市,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充電的方便性。相反地,車主對於購買電動車的猶豫不決,主要原因包括充電站數量不足、續航力問題及較高的價格,以及社區大樓內充電樁的建設困難。

目前台灣共有超過兩千多支的快充充電樁,與歐盟建議的80:1車輛與充電樁比例相比,台灣的38:1的比例顯示出在公共快充設施方面的優勢。(圖片來源/ 地球黃金線)

社區大樓設置充電樁的比率很低,主要原因就是大多的住戶擔憂電動車引發火災等等的安全問題;國土管理署3年前提出《公寓大廈管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包括設充電樁前要評估用電安全、須投保公共意外險等等,規定2019年7月後申請的新建物停車空間,需預留供電動車輛充電相關設備和裝設空間。

目前許多新建社區大樓在建設初期就已規劃充電樁的相關設施,這為大廈內的電動車車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然而,舊有社區大樓在充電樁的裝設上則需面對多重挑戰,包括住戶的態度、社區經費及相關法規等問題。中經院國際經濟所副研究員戴志言指出,雖然法規上不允許拒絕充電樁的裝設,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車主仍需一一克服多個障礙。

舊有社區大樓在充電樁的裝設上則需面對多重挑戰,包括住戶的態度、社區經費及相關法規等問題。(攝影/ 謝明翰)

以北市來看,政府祭出補助各施工項目花費金額上限49%,但目前既有社區的充電設備,台北、新北各11件,台中10件,桃園、高雄9件,台南2件,這樣的數量仍偏少;此外,不止社區大樓設置問題多,對於有長途行駛需求的車主,離開了六都,充電的設備仍然還是不夠。

電動車車主透露,儘管家中裝有充電樁,他們仍然會使用工作地點附近或其他公共停車場的充電站。這反映了即使在家庭充電方便的情況下,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的完善仍是推動電動車普及的重要因素。

即使在家庭充電方便的情況下,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的完善仍是推動電動車普及的重要因素。(圖片來源/ 高公局)

對於充電樁的未來發展,陳柏成表示,政府和民營充電營運商正在加大力度推動充電樁的建設,目前為止台灣有將近40家的民營充電營運商,這不僅有助於改善充電環境,也為電動車的廣泛使用創造了條件。戴志言則認為,台灣在充電服務的商業創新與應用上仍有進一步的發展空間,需要更多的創新策略來滿足民眾的需求,包含怎麼樣讓充電服務很安全順利的進到每一個人的家裡面,確保充電服務的便利。

延伸閱讀: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Post

研究顯示開車聽聖誕節歌曲容易肇事!保險指南網站:這10首耶誕歌別聽

Next Post

美國巧克力卡車起火「香氣四溢」,13公噸巧克力融化道路黏糊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