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台灣車市的冷清現象引發關注,民眾普遍選擇觀望,等待可能的車價下調。美國對台關稅議題未定,加上國內關於貨物稅調降的討論,使得消費者推遲購車計畫。這一現象也造成了新車市場的顯著衰退,與去年同期相比,近兩個月車市銷售量下降了20%以上,預計若這樣的趨勢持續下去,全年銷量可能會跌破40萬輛,這將是近十年來的最低點。

面對這一挑戰,國內車廠紛紛推出新款特仕車,強調配備升級和外觀優化,希望吸引消費者注意,並且搭配各種優惠措施來促銷。然而,5月份的新車掛牌數量僅為31,910輛,比4月和3月分別下滑了5千輛和6千輛。業界人士指出,這樣的低迷狀況對車商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

車商業務指出,今年3月的掛牌數量為37,000輛,但隨著時間推移,4月降至32,000輛,5月更進一步下滑至31,000輛。與去年同期相比,5月的銷量下降了23.1%,這樣的數字對整個產業來說是相當令人擔憂的。如果這樣的趨勢繼續下去,全年銷量恐無法達到40萬輛。
高價車和進口車的銷量也未能幸免,豪華品牌如賓士和BMW的銷量分別下降了30%和25%。即便是國產車銷售龍頭Toyota,也面臨1.5%的銷售下滑。業界分析認為,消費者目前對車價是否會下調持保留態度,這也進一步影響了他們的購車決策。

《地球黃金線》達人曾彥豪表示,許多原本已經下訂的車主也選擇延後交車,這樣的行為使得車商的庫存壓力增大,而貨物稅是否調降仍是懸而未決的問題,這使得車市的保守氛圍更加濃厚。
裕隆集團在5月的法說會中也指出,今年車市規模繼續萎縮的機率相當高。雖然如此,日系車款的銷量相對較穩定,並預計6月市場買氣會有回升。業界也紛紛推出促銷活動,希望能將銷量拉回到每月33,000輛以上,儘管這樣的數字仍低於去年同期。

《地球黃金線》達人葉明德認為,對於有用車需求的消費者來說,現在購車可能是較好的選擇,因為即使貨物稅調降,幅度也不會太大。他解釋,台灣每年貨物稅總稅收約為1,600億,其中汽機車的部分占了80%至90%,這麼龐大的稅收對政府來說,調整難度相當高。關稅和貨物稅的調整將會對市場結構帶來深遠影響,這對國產車和零組件業者來說,將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綜合來看,台灣的汽車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車商來說,如何平衡各項稅制調整,將決定未來車市的走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