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認為「貨物稅改革」相較與美國談判更難!降關稅又衝擊國產車怎麼辦?

達人認為「貨物稅改革」相較與美國談判更難!(圖片來源/ Toyota)

近期台灣與美國之間的關稅談判備受關注,尤其是汽車進口稅是否能調降成為焦點。台灣港口貨櫃車來來往往,出口、進口各種貨品,不過在國際貿易頻繁往來的同時,關稅問題也牽動著各產業的生存與發展。

德州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分析,台灣的貿易順差主要來自半導體產業帶來的高毛利,其他如汽車零組件、螺絲、皮帶、輪胎等產業,利潤相對有限。若未來美國一視同仁、統一課徵10%的關稅,這些產業恐面臨巨大挑戰。目前美國與世界多國正在進行關稅談判,中國、日本、印度、韓國等都排在台灣之前。翁履中指出,若這些國家能爭取到較好的條件,台灣後續有機會跟進,取得類似待遇。

經濟部表示,汽車關稅關係到每年約600億稅收,同時影響近8萬名就業人口,關稅一旦調降,無論國產還是進口車都將更有競爭力,但同時也引發產業擔憂。(圖片來源/ BMW)

民眾最關心的莫過於汽車進口關稅,大家期望從現行17.5%大幅降至0%,買車價格有望跟著下修。但經濟部表示,汽車關稅關係到每年約600億稅收,同時影響近8萬名就業人口,關稅一旦調降,無論國產還是進口車都將更有競爭力,但同時也引發產業擔憂,若國產車廠失去保護,可能放棄在台灣生產、轉而進口整車。

電動車產業觀察者Jeff認為,若台灣本地組裝優勢減弱,可能引發連鎖效應,車廠考量人力與成本,有可能選擇移往其他成本較低的國家,藉由關稅減免省下費用。畢竟台灣具有組裝能力的車廠有限,一旦產線外移,相關勞工生計及產業生態都將受到影響。

目前台灣汽車稅制層層疊加,包括進口關稅、貨物稅(25~30%)、5%營業稅、推廣貿易費及奢侈稅(針對300萬以上高價車)。一輛完稅後價格100萬元的進口車,實際要繳54萬元稅金。即便是國產車,部分零件進口時也必須繳納關稅,一台國產2,000cc新車,整體稅負約達31%。

目前台灣汽車稅制層層疊加,包括進口關稅、貨物稅(25~30%)、5%營業稅、推廣貿易費及奢侈稅(針對300萬以上高價車)。(圖片來源/ Tesla)

為鼓勵電動車發展,政府有針對貨物稅給予減免,但面對「萬萬稅」壓力,產業期待關稅議題若能突破,也希望能推動貨物稅同步調整。立法院6月新會期預計重啟貨物稅修法,汽車產業普遍希望無論哪一種稅,都能早日明朗化,減少市場觀望。

《地球黃金線》達人楊欣儒指出,今年汽車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大減近兩成,原本農曆年後應是旺季,卻因美國關稅談判遲遲未定,消費者陷入觀望,銷售遲遲拉不起來。楊欣儒也強調,品牌與業者普遍期望政府盡快定案,無論結果如何,都有利市場回歸常態。

《地球黃金線》達人楊欣儒指出,今年汽車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大減近兩成,原本農曆年後應是旺季,卻因美國關稅談判遲遲未定,消費者陷入觀望。(圖片來源/ 地球黃金線)

雖然業界普遍希望關稅及貨物稅都能朝調降方向前進,但實際上,兩稅的政策影響複雜,業界看法不一。以澳洲為例,開放日本二手車大量進口,短短幾年就讓本地車廠如Toyota、福特等相繼撤離,產業鏈崩解,對稅收與就業都帶來衝擊。

另外,若全數取消貨物稅,油電車價格無法有競爭力,140萬以上的電動車價格跟油車拉近後,市場會接受誰?更重要的是汽機車貨物稅,其實占比更大將近800億,貨物稅改革容易嗎?恐怕比關稅談判還更難。

整體來看,台美關稅談判進度緩慢,關稅、貨物稅是否調整仍未有明確時間表,產業界和消費者都在靜待政策底定,期待未來汽車市場能早日擺脫不確定因素,恢復活力。

延伸閱讀: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Post

下雨天行車「漏做一事」秒吞3600元罰單!駕駛不服提訴訟但法院仍判敗訴

Next Post

Fiat Pulse Abarth南美登場,毒蠍性能配燃油才對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