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報導指出,中國汽車產業正透過一種爭議性的做法,也就是將新車標註為「二手車」,以此來虛增銷售數字。根據調查,2024年出口的436,000輛二手車中,有高達90%的車輛實際上是「0公里」的全新車,這一情況已引發業界與政府官員的爭論。
銷售數字被誤導?中國新車銷量與出口數恐是虛的
這項做法的操作方式很簡單:中國的出口商從汽車製造商或經銷商那裡購買新車,然後將這些車輛註冊為「二手車」,再運送到其他國家,而這看似一買一賣的過程,交易額卻是新車或二手車的兩倍。這不僅使製造商能夠迅速清庫存並登記銷售,還能夠迴避一些貿易壁壘,無需再為向俄羅斯、中亞和中東等地銷售新車而煩惱,實現快速的經濟數據增長。

例如,深圳市便在2024年承諾擴大其「零公里二手車」倉庫的儲存能力,並將目標設定為每年40萬輛。各地地方政府對這一做法表現出高度支持,甚至提供免費倉儲設施來促進這一市場行為。
顧問業者Sino Auto Insights的創辦人涂樂表示:「這是近四年價格戰的結果,這場價格戰使得各家汽車公司不顧一切地想要獲得盡可能多的銷量。」

部分企業高管警告:這樣做可能引發產業危機
不過,這一做法並非所有人都看好。中國汽車業界高層對此出現分歧,部分高管公開警告,這樣的做法雖然短期內有助於提升銷量,但長期來看可能會對產業造成巨大的損害。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今年5月公開表達不滿,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也對這一做法產生擔憂,認為這會導致汽車銷量數字的失真,並且可能破壞消費者對中國汽車的信任。
有業界人士指出,這樣的做法讓人質疑中國各大車企的真實銷量數字。例如,比亞迪(BYD)是否真的賣出如同他們財報宣稱的所有車輛?這種「新古車」的漏洞讓外界對中國汽車產業的透明度和誠信產生疑慮。

各方支持與反對意見交鋒
儘管如此,地方政府卻對這一做法持開放態度。地方政府認為這樣能夠有效促進地方經濟增長,並迅速提高GDP數據,對當地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所以還會邀請這些出口商在各縣市開立公司。深圳等城市甚至專門設立了儲存設施來處理這些「零公里」的二手車,並允許企業註冊更多的車輛數量來達成政府設定的目標。
然而,中央政府及部分高層人士對此提出批評,認為這樣的做法不僅有可能損害中國汽車產業的聲譽,還可能帶來更為嚴重的市場混亂。《人民日報》也在近期對此發表了譴責聲明,顯示出中國政府對此問題的態度。

這場關於「零公里新古車」的爭議,將對中國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雖然短期內,這一做法能夠幫助汽車製造商清理庫存、提高銷售數字,但長期來看,這樣的操作或許會損害市場信任並破壞行業規範。未來,隨著政府態度的變化,這一做法是否會繼續,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