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國為提振汽車產業,提高新能源車輛銷售數字,中央暨各地方政府都接連祭出購車舊換新補助,吸引消費者換車。然而到後期卻出現補助亂象,有車廠先將新車領牌,領取補助再將車輛低價售給消費者,引發政府部門關切。對此,外界認為這些「領牌新古車」為加速耗盡資金的一大關鍵,而在近期各地方更無預警宣布取消換車舊換新補助,未來中國新車銷量可能顯著下降。

過去為加速汽車產業發展,亦加快新能源車普及化,中國除中央政府提供的舊換新補助,各地方政府也都有推出相關購車補助,提供最高達2萬元人民幣 (約新台幣8.2萬) 的補貼。但是,近期對岸多個省份卻突然停止補貼計畫,包括廣東、河南跟浙江等多達6個省份,可能與補貼資金短缺有所關聯。

根據《路透社》及《彭博社》等媒體報導,造成資金在短時間耗盡的一大原因,為中國車市競爭激烈所導致的價格戰策略。報導提到,諸多品牌打出「限時一口價」或「史上最低價」等低價促銷口號,只不過是舊換新補貼的重新包裝,車廠先將新車拿去領牌、領取補助,再以極具吸引力的價格賣給消費者,涵蓋比亞迪、吉利與奇瑞等品牌。

而且,這些已經領牌的「0公里二手車」,或是稱作「新古車」,近期更是被發現大量庫存難以消化的慘況。以比亞迪為例,就有中國民眾發現最新款的秦L被堆放在未完成的建築內,因為賣不掉還導致車輛流竄到二手車平台。再者,這些車因為已經領牌,意義上已經並非新車不能享有新車保固,甚至還可能出現零件損耗、電池壽命等問題。

不過,據傳中國監管機關已經介入調查,研討該如何防止相關問題繼續發生,同時討論應該從何處來彌補已經用完的購車補助。未來將積極打擊新古車亂象,仍持續考慮對策提振汽車銷售表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