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電動車價格戰越演越烈!華為余承東酸小米汽車品質不好:雷軍靠流量賣車

華為余承東酸小米汽車品質不好:雷軍靠流量賣車。(圖片來源/ 微博)

近年來,大陸新能源電動車市場蓬勃發展,各品牌之間的「內捲」競爭愈演愈烈,價格戰一波接一波。尤其小米、華為、比亞迪等科技與汽車巨頭,不僅在技術和銷量上較勁,連品牌聲量與話語權也火花四射。

大陸新能源電動車市場蓬勃發展,各品牌之間的「內捲」競爭愈演愈烈,價格戰一波接一波。(圖片來源/ 微博)

小米電動車銷量驚人,引發業界矚目

大陸小米去年正式跨足電動車市場,首款電動車SU7甫上市即造成轟動,2024年底銷量更一度超越特斯拉Model 3,一年內熱銷20萬輛。今年5月,小米更一口氣交付2.8萬台SU7,第二款主力SUV小米YU7也準備在7月量產上市。

小米積極複製其手機成功經驗,將生態系、品牌力、流量操作結合汽車銷售,起售價僅約新台幣96萬元,讓消費者感受到「科技平民化」的魅力。這樣的爆炸性成長,甚至連福特CEO都直言關注,更曾親自從上海運回小米電動車研究。

今年5月,小米更一口氣交付2.8萬台SU7,第二款主力SUV小米YU7也準備在7月量產上市。(圖片來源/ 微博)

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隔空開酸,質疑小米產品品質

然而,小米車款的品質安全也引發討論。今年4月安徽發生SU7自撞燒死三名女大學生的嚴重事故,智慧駕駛功能和安全議題一時成為輿論焦點。面對外界關注,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在2025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上發言:「大家看到我們從其他行業來的這個公司只做一款車就賣爆了,雖然他的產品可能不是那麼好,但還是很大、很賣,因為品牌流量強。」外界普遍認為這番話劍指小米汽車,意指其品質、智駕能力不如華為,但仗著品牌和網路聲量仍能創下高銷量。

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在2025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上發言:「大家看到我們從其他行業來的這個公司只做一款車就賣爆了,雖然他的產品可能不是那麼好,但還是很大、很賣,因為品牌流量強。」(圖片來源/ 微博)

小米集團的合夥人、國際部總裁兼小米品牌總經理盧偉冰,隨後在微博以「詆毀本身就是一種仰望」反擊,間接回應華為酸言酸語,同時曬出車展擠爆的人潮;而雷軍則是公布交車成績,力證小米電動車市場熱度不減,還簡單寫下「我們永遠相信,後來者總有機會」。

小米集團的合夥人、國際部總裁兼小米品牌總經理盧偉冰,隨後在微博以「詆毀本身就是一種仰望」反擊。(圖片來源/ 微博)
雷軍則是公布交車成績,力證小米電動車市場熱度不減,還簡單寫下「我們永遠相信,後來者總有機會」。(圖片來源/ 微博)

大陸新能源車陷入價格內卷,官方喊話「別只拼低價」

不僅如此,近期大陸新能源車價格戰殺得刀刀見骨。比亞迪、吉利、奇瑞等大廠紛紛啟動大規模促銷補貼,部分車型補貼後價格低至新台幣14萬起,直接把低價戰火燒到產業鏈最下游。比亞迪甚至在60天內三度調降價格,「A級新能源SUV銷冠」宋Pro DM-i智駕版,8萬元級人民幣入手,堪稱價格屠夫。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與官媒《人民日報》都已出面呼籲:企業不該進行無序價格戰,應強化技術創新與價值競爭,否則產業過度內捲只會影響品質,最終傷害消費者權益與產業未來。

近期大陸新能源車價格戰殺得刀刀見骨。比亞迪、吉利、奇瑞等大廠紛紛啟動大規模促銷補貼。(圖片來源/ 地球黃金線)

品牌、流量與品質之爭,市場洗牌加速

華為與小米在電動車領域的隔空過招,映射出大陸新能源車市場品牌力、流量操作、產品品質與售價的多重角力。隨著內捲加劇、低價競爭白熱化,消費者固然受惠於價格下探,但也必須留意安全品質與售後保障。對於產業而言,唯有兼顧技術創新與價值提升,才能在這場淘汰賽中真正勝出。

華為與小米在電動車領域的隔空過招,映射出大陸新能源車市場品牌力、流量操作、產品品質與售價的多重角力。(圖片來源/ 微博)

延伸閱讀: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Post

MG斥資1.3億強化MG5安全性,ANCAP重測由0星變3星評價

Next Post

板橋賓士「攔車猴」衝下車怒捶前車車窗!疑綠燈未起步就路怒症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