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離開川普政府重心回歸特斯拉,但Tesla面臨的「內憂外患」相當棘手

馬斯克離開川普政府重心回歸特斯拉,但Tesla面臨的「內憂外患」相當棘手。(圖片來源/ 達志影像路透社)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日前結束其美國政府特別顧問身份,與總統川普切割,宣告將重心重新轉回Tesla本業。然而,對馬斯克與特斯拉來說,真正的挑戰才正要開始。無論是全球市場銷售的明顯衰退,還是品牌形象因政治風暴及社會運動受到重創,Tesla的「內憂外患」局勢越來越嚴峻。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日前結束其美國政府特別顧問身份,與總統川普切割,宣告將重心重新轉回Tesla本業。(示意圖/ Shutterstock)

銷售急跌,歐洲、加拿大表現慘淡

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EAMA)最新數據,2025年前四個月,新電動車銷量增長26.4%,達到558,262輛,佔據歐盟新車的15.3%,顯示市場需求有在慢慢提升,然而,Tesla今年4月在歐洲新車註冊數量卻暴跌52.6%,累計前四個月下滑46.1%,表現遠遜於整體電動車市場26.4%的成長幅度。

與此同時,特斯拉在加拿大魁北克省也陷入困境,首季銷售大跌85%,顧客只購買了524輛,其中入門款Model 3年減高達94%。更令人警覺的是,在中國市場,Tesla被BYD、小米等本土品牌強勢追趕,品牌吸引力連年下滑,尤其像是小米YU7即將上市,可能會更加衝擊原本銷售主力Model Y的銷量。

小米YU7即將上市,可能會更加衝擊原本銷售主力Model Y的銷量。(圖片來源/ 小米)

品牌吸引力快速下墜,全球消費者轉向其他品牌

UBS最新調查指出,2024年全球僅有18%的受訪車主將Tesla列為首選,較2022年的23%大幅下滑。美國本土市場,消費者把特斯拉列為第一志願的比例,從38%降至29%;歐洲則從20%滑落到15%;中國市場跌勢更劇烈,2024年僅剩14%買家最先考慮Tesla,比起2023年的18%再下滑,更遠低於2020年的30%。UBS分析認為,歐洲消費者因馬斯克個人政治爭議降低對Tesla的好感,中國市場則因本土品牌性價比與科技領先而失去領導地位。

UBS分析認為,歐洲消費者因馬斯克個人政治爭議降低對Tesla的好感,中國市場則因本土品牌性價比與科技領先而失去領導地位。(圖片來源 / Tesla)

社會運動與競爭對手雙面夾擊

特斯拉除面臨銷售壓力外,近期還被「Tesla Takedown」社會運動團體持續抗議,指責馬斯克與川普政府關係密切,並在5月31日於美國多地Tesla門市及充電站發動抗議行動。該團體強調:「Tesla和馬斯克密不可分,馬斯克與川普政府的連結更讓許多消費者反感。」同時預告6月28日將有更大規模的全球行動。

另一方面,比亞迪BYD、小米等中國新創車廠以及BMW等傳統歐洲大廠的電動車新品加速進攻市場。Jato Dynamics數據顯示,今年4月,整個歐洲,電動車整體銷量飆升28%,達到184,300輛,其在汽車市場的占比從13%上升到17%。BYD首度在歐洲單月銷售超越Tesla,交付了7,231輛電動車,年增169%,市占率及品牌形象都迅速擴張。相較之下,特斯拉銷量下降了49%,同期僅售出7,165輛。

馬斯克雖已離開美國政府職務、重返Tesla營運一線,但面對全球競爭白熱化、消費者品牌認同下滑、社會抗議聲浪不斷,Tesla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多重壓力。(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馬斯克回歸本業,特斯拉能否扭轉頹勢?

總體來看,馬斯克雖已離開美國政府職務、重返Tesla營運一線,但面對全球競爭白熱化、消費者品牌認同下滑、社會抗議聲浪不斷,Tesla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多重壓力。特斯拉能否在接下來的市場淘汰賽中重新找回過去的領先地位,未來半年至一年內的表現將成為全球產業與投資人密切關注的焦點。

延伸閱讀: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Post

2025年5月台灣汽車市場銷售戰報,預期降價心理影響掛牌數續下滑

Next Post

現代預示旗艦卡車Xcient大改模樣,全新外觀是放大版Palis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