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雖然有意朝車輛電動化邁進,但電動車需求疲軟及成本壓力,使得Ford目前的發展並不算太順利,所以先前外媒報導,Ford決定將位於肯塔基州的電池廠部分產能讓渡給日系對手Nissan。而近期福特汽車執行主席比爾福特(William Clay Ford, Jr.)於密西根州的Mackinac政策會議上,終於按捺不住發言,直指車廠投入鉅資佈局後,如今川普政府卻欲改變政策、取消電池生產商的稅收抵免,這樣的作法非常不公平,更警告此舉將嚴重衝擊美國電池工廠、員工生計,甚至影響整個汽車產業的未來。

稅收抵免政策生變,福特投資恐面臨危機
根據美國眾議院最近通過、川普政府主導的「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未來多數拜登時期推動的新能源稅收抵免政策都將被取消。這些稅收抵免原本是為了強化美國本土電動車供應鏈、吸引車廠投資並刺激消費者購車意願。福特在密西根州設立的BlueOval Battery Park Michigan電池廠,正是依賴這些政策誕生,現已雇用1,700名員工,預計2027年再增聘800人,成為福特EV戰略的核心基地。但隨著政策可能大轉彎,這座工廠的未來蒙上陰影。
比爾福特直言,「政策不能在廠商已經投入所有資金之後才改變,這是基本的公平原則。」他更強調,若取消生產稅收抵免,不只是工廠本身,連員工和周邊供應鏈都會受害,「這樣的政策變動,無疑將重創美國汽車產業。」

新法案影響深遠,中國供應鏈限制同步加嚴
川普提出的新法安通過,不僅將逐步取消消費者購買電動車時的7,500美元聯邦稅收抵免,更將在2031年後取消對電池製造商的生產抵免。此外,新規還將加嚴中國電池及零組件進口限制,要求美國境內製造必須更大幅度排除中國供應鏈。福特密西根電池廠目前雖由福特完全控制生產與管理,但在技術層面上與中國寧德時代(CATL)合作,包括設備安裝與專利授權,未來也可能受新政策波及。

產業投資風險升高,各州布局面臨挑戰
根據美國電動化聯盟(Electrification Coalition)數據,拜登政府推動下,過去幾年美國多州吸引了數百億美元的EV產業投資,包括北卡羅萊納州(254億美元)、喬治亞州(245億美元)、田納西州(124億美元)等,都是為了加速美國EV轉型。但如今若取消關鍵稅收優惠,投資吸引力勢必大打折扣,恐導致未來產業發展放緩,甚至出現人才外流、產線縮減等現象。

公平與政策穩定成產業轉型關鍵
比爾福特呼籲,無論各界對電動車發展是否支持,都應該維持政策的連貫性與公平性,不能讓產業在做出巨大投資後,面臨政策朝令夕改的不確定性。對於積極投入電動車的車廠與員工來說,這場政策攻防將直接影響未來的產業生態。美國汽車產業正站在關鍵十字路口,接下來的發展變化,甚至牽動著全球汽車產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