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掀起的貿易戰持續延燒至今,德國汽車產業正遭遇嚴重衝擊,尤其先前川普揚言要對歐洲進口產品課徵高達50%的懲罰性關稅,再次引發市場動盪,目前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致電要求延後,雙方也將進行談判。不過,根據最新外媒報導,一份報告顯示BMW因美國關稅政策,每天損失竟高達1,130萬美元(約新台幣3.3億元)!德系三大車廠BMW、Mercedes-Benz及Volkswagen即便在美國都有在地化設廠,迫於與日俱增的成本壓力、也或許就怕歐盟談判結果不佳,傳出已積極與美國政府展開貿易談判,試圖透過出口抵銷模式,降低嚴苛關稅帶來的財務壓力。

川普關稅衝擊德國車廠!每日損失驚人
根據多家外媒報導指出,自川普政府實施對等關稅政策以來,德國三大車廠BMW、賓士(Mercedes-Benz)及福斯集團(Volkswagen)每天都面臨龐大財務損失,其中以BMW的情況最為嚴重,每天高達1,130萬美元(約新台幣3.3億元)。即便三家車廠皆在美國設有生產基地,尤其BMW強調其在地化比例相當高,也無法有效緩解進口部分車輛或是零件的成本衝擊。

三大德系車廠與美國展開協商尋求解套方案
為了降低這些巨額損失,BMW、賓士及福斯近期已展開與美國商務部的「深入協商」,提出名為「出口抵銷模式」的建議方案。該方案內容為,三大車廠出口美國製造的德系汽車時,將獲得相對應的「出口積分」,並以此抵扣自歐洲進口美國的汽車關稅。
德國媒體指出,此一談判最快可能在下個月達成初步共識,但前提是三家德國車廠必須承諾在美國市場進行「大規模投資」,以換取美方的善意回應。

德國車廠積極加碼美國投資擴大當地產能
為爭取談判籌碼,德系三大車廠早已開始對美國工廠進行產能擴充規劃。BMW在南卡羅萊納州Spartanburg工廠規模達74萬平方公尺,員工達11,000名,去年共生產近40萬輛汽車,其中約22.5萬輛出口至全球120個國家。
Mercedes-Benz位於阿拉巴馬州Tuscaloosa的工廠自1997年開幕以來,已累計生產約400萬輛汽車,目前以生產Mercedes-Benz GLE、GLS、 GLE Coupé、Mercedes-Maybach GLS、Mercedes-Benz EQS SUV、Mercedes-Benz EQE SUV、Mercedes-Maybach EQS SUVV為主,未來也將加入暢銷的GLC車型,該廠目前員工約6,000名,去年產能達26萬輛。

Volkswagen位於田納西州Chattanooga工廠的規模約為35萬平方公尺,主要生產Atlas、Atlas Cross Sport及電動車型ID.4,目前擁有4,500名員工,2023年產量達17.5萬輛。此外,福斯也強調當地員工的平均年薪超過60,000美元,遠高於當地家庭收入中位數,藉此向美國政府展示其對當地經濟的貢獻。

美國市場局勢嚴峻,歐盟談判進展緩慢
歐盟與美國之間針對進口汽車關稅的談判遲遲未見突破,或許也是迫使三大德系車廠提前自救的原因之一。據了解,美國共和黨近期提出法案,主張取消購買電動車的7,500美元稅務抵免,進一步打擊車市需求,使美國車市未來更加嚴峻。此外,歐盟先前也公布反制措施清單,以備談判破裂時作為反擊工具,其中汽車相關產品更被列為優先報復對象,但就怕50%關稅會對歐洲眾多產業帶來巨大衝擊。

德國汽車工業原本已面臨歐洲市場需求疲軟、全球競爭加劇等問題,倘若川普的高關稅政策再提高,恐怕會是雪上加霜。德國車廠若能透過與美國的個別協商成功降低成本,將可望喘一口氣,但倘若最終協商破裂,恐怕將對整體產業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害。

股價受利多消息激勵,市場謹慎樂觀
受到三大車廠積極與美國談判消息激勵,BMW股價近日上漲3.3%、Mercedes-Benz上漲2.6%,Volkswagen也一度上漲2.2%。市場人士表示,若德國車廠順利與美國政府達成共識,將能緩解短期財務壓力,並且降低長期市場風險,這對德系品牌未來競爭力而言,至關重要。

整體而言,德系車廠與美國政府的談判尚處於關鍵階段,未來雙方能否順利達成共識,將成為歐美車市動向的重要風向球,而歐盟方面若持續無法推動談判進展,也可能迫使更多歐洲廠商跟進,尋求直接與美國政府達成個別協議,以降低潛在的貿易衝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