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折扣持續創歷史新高,外媒憂大陸削價競爭「只在燒錢」:僅3家獲利

中國電動車折扣持續創歷史新高。(圖片來源/ 車廠)

中國電動車(EV)產業蓬勃發展,大陸品牌的車廠新品一波接一波,但在熱鬧背後,實際的財務壓力正急速升溫。根據陸媒援引JP Morgan摩根大通最新研究指出,中國電動車市場的平均折扣已在2025年4月攀升至16.8%,較3月的16.3%再創新高,遠高於中國乘用車協會算出2024年度平均值8.3%。這場「價格戰」雖然讓新車變得更便宜,卻也讓大部分車廠陷入長期虧損,甚至出現倒閉危機。

中國電動車(EV)產業蓬勃發展,大陸品牌的車廠新品一波接一波,但在熱鬧背後,實際的財務壓力正急速升溫。(圖片來源/ BYD比亞迪)

50家車廠打消耗戰,僅比亞迪、理想、賽力斯仍獲利

目前中國電動車市場上約有50個品牌在競爭,然而據報導,其中真正實現獲利的僅有三家:比亞迪(BYD)、理想汽車(Li Auto)與賽力斯(Seres)。其餘車廠大多仍處於「燒錢換市佔」的階段,為了搶佔用戶與通路,紛紛選擇以犧牲利潤為代價,開出激烈促銷。

這樣的惡性競爭導致整體車輛利潤率從四年前的20%,跌至2024年僅約10%,業界預期,未來幾年內勢必會有一波小品牌倒閉潮或被大型集團併購。汽車分析師Phate Zhang指出:「這些車廠幾乎都是價格戰的犧牲品,但一旦退出價格戰,銷售會急遽下滑,虧損更難彌補。」。

目前中國電動車市場上約有50個品牌在競爭,然而據報導,其中真正實現獲利的僅有三家:比亞迪(BYD)、理想汽車(Li Auto)與賽力斯(Seres)。(圖片來源/ 理想汽車)

海外出口成為唯一活路?仍難解內需疲弱困境

在中國市場內捉對廝殺之際,出口成為中國電動車品牌尋求轉機的關鍵路徑。摩根大通分析師Nick Lai指出,儘管中國國內EV需求尚未出現爆發性成長,但外銷至歐洲、中東或東南亞等地的銷售利潤相對較高,可提供喘息空間。

根據統計,2025年前四個月,中國出口汽車中約33%為電動車,這一數字遠高於過去兩年平均的25%。雖然仍無法完全解決內需市場成長放緩與價格壓力問題,但確實為中國車廠提供了一絲希望,而目前比亞迪汽車在外銷至歐洲、澳洲等市場創造一定的成功,得以維持在獲利狀態,似乎也印證了「海外出口」是活路的論點。

目前比亞迪汽車在外銷至歐洲、澳洲等市場創造一定的成功,得以維持在獲利狀態,似乎也印證了「海外出口」是活路的論點。(示意圖/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中國EV市場陷入「成長焦慮」,小品牌將何去何從?

中國電動車市場雖然產量驚人、技術領先,卻也正面臨「量增利減」的矛盾危機,像是「極越汽車」銷量差還連環爆財務黑洞。過度競爭與價格壓力,讓多數品牌長期處於賠本經營狀態,僅靠資金撐著場面。除非出口能持續擴張,或國內市場需求能真正起飛,否則大批中小車廠將難以為繼。

中國電動車市場雖然產量驚人、技術領先,卻也正面臨「量增利減」的矛盾危機。像是「極越汽車」銷量差還連環爆財務黑洞。(圖片來源/ 極越汽車)

比亞迪與理想等具備技術與規模優勢的大廠,將可能成為這場淘汰賽的贏家,而更多資源有限、定位模糊的小品牌,恐怕將逐漸被市場淘汰出局。這場「折扣換生存」的價格戰,最終會留下一片焦土,還是一批進化後的強者?全球市場都在看。

延伸閱讀: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Post

三菱迷你得利卡超熱賣2年卻停售?疑捕捉改款Delica Mini偽裝車測試中

Next Post

BMW M2 CS全球首演,最強M2搭大型鴨尾動力有望上看520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