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汽車巨頭Volkswagen正式宣告將終結旗下電動車使用多年的「ID.」命名體系,未來將採用更傳統、熟悉的車名,全面回歸品牌過去的命名邏輯。這項轉變不僅象徵福斯邁入電動世代的新階段,也反映出汽車產業正經歷一場品牌識別上的重新定位浪潮。
Volkswagen的電動車「ID.」系列最早於2017年以ID.3概念車亮相,並在2019年成為首款量產車型,隨後數年間,福斯陸續推出ID.4、ID.5、ID.6(中國市場專屬)、ID.7房車與ID. Buzz復古廂型車,形成一條完整的純電產品線。然而,這套由「ID.」加上數字構成的命名方式,雖有助於建立電動車專屬品牌識別,卻也被市場批評過於冷漠、缺乏情感共鳴,甚至讓人聯想到冰冷的科技產品,而非一輛有靈魂的汽車。如今Volkswagen終於決定大刀闊斧,重拾人們耳熟能詳的車名傳統。

Volkswagen品牌銷售與行銷董事會成員Martin Sander近期接受奧地利媒體《Auto und Wirtschaft》訪問時明確表示:「未來的Volkswagen電動車,將再次擁有『真正的車名』。」這項改變將自2026年起正式上路,屆時量產版的ID.2all與ID. Every1都不會沿用原有概念車名稱。
雖然Volkswagen尚未公開確切命名策略,但外界推測ID.2all未來可能以「Polo EV」或「ID. Polo」之名問世,向今年滿50週年的經典小型車Polo致敬;至於ID. Every1,則可能承襲「Up!」或「Fox」等過去迷你車型名稱,亦不排除創造全新名稱的可能性。不只車名改變,Volkswagen的設計語彙也將迎來革新。早在2023年,品牌設計總監Andreas Mindt便曾透露,未來EV將拋棄過去ID.車系圓潤、向前傾的設計風格,轉而採用更接近燃油車的經典輪廓,拉近與消費者的情感距離。

Volkswagen也正規劃將旗下熱門燃油車型進行電動化轉型,包括預計在2020年代末期推出的純電Golf、T-Roc電動休旅,以及未來有望電動化的Passat與Tiguan,此舉讓「經典復活」策略更具合理性,消費者熟悉的名稱能讓新世代電動車更容易被接受。不過,這也帶來一個新挑戰:如何在同時銷售燃油版與電動版車型的情況下,有效區分兩者?例如未來可能會出現燃油Golf與純電Golf共存的情形,命名上的清晰與一致性將是Volkswagen行銷策略必須面對的難題。
Volkswagen更計畫以「價格平易近人」作為搶攻電動車主流市場的利器,2026年問世的ID.2all將以起價約25,000歐元(約新台幣84萬元)上市,而2027年登場的ID. Every1則預計壓低至20,000歐元(約新台幣67萬元)。Sander強調:「我們會在成本上全面檢視、採用全新生產模式,確保這些車型一開始就能獲利。」據悉,Volkswagen計畫將小型城市電動車在葡萄牙生產,並透過電池成本下降與組裝效率提升,達成低價策略。同時也透露,這些策略未來將回饋至整個企業生態系中,進一步強化Volkswagen在電動車領域的競爭力。

儘管Volkswagen在歐洲市場銷售亮眼,但在中國這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卻面臨來自本土品牌的強勁壓力。Sander坦言,ID.7雖在其他市場大受好評,但在中國卻受到平價對手激烈競爭影響,不過他也強調,Volkswagen不會以削價搶市為策略,而是專注於長期戰略與品牌經營。
總結來說,Volkswagen的這場命名改革,標誌著汽車產業逐步邁向「電動車常態化」的新時代。電動車,不再是實驗品或特殊產品,它們和Golf、Passat一樣,是日常、經典、值得傳承的「車」,而不只是名為ID.的代號罷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