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aru電動車計畫因「2原因」重新規劃,速霸陸純電BRZ與STI車型生變?

Subaru展出的全新概念跑車,外媒猜測可能是下一代BRZ雛形。(圖片來源/ Subaru)

在全球車廠競逐電動化的浪潮中,Subaru雖然先前也才發表了與Toyota合作的Trailseeker與小改Solterra,近期卻傳出電動車計畫將踩下煞車。該品牌公開表示,正「重新評估」旗下的電動車策略,未來EV純電動車陣容的擴張可能不如預期快速,甚至連原先規劃的純電新工廠也可能改為同時生產油電與傳統燃油車款。外界猜測,這可能影響到曾被車迷期待的下一代純電BRZ與STI車型量產計畫。

目前Subaru在美國官網僅販售一款電動車:小改款Solterra。(圖片來源/ Subaru)

EV策略喊卡,Subaru考慮轉向油電車

根據Subaru本週對外說明,公司正在全面檢討電動車佈局,不僅因為全球EV銷售成長趨緩,更關鍵的是美國對進口車的關稅與電動車稅務優惠政策仍未明朗,讓車廠難以制定長期計畫。

目前Subaru在美國官網僅販售一款電動車:小改款Solterra,第二款電動車Trailseeker(定位近似Outback電動版)雖已於今年紐約車展亮相,預計2026年上市,但之後新車加入的速度可能會趨緩。

第二款電動車Trailseeker(定位近似Outback電動版)雖已於今年紐約車展亮相,預計2026年上市,但之後新車加入的速度可能會趨緩。(圖片來源/ Subaru)

關稅與稅賦政策未明!Subaru:成本風險太高

Subaru指出,美國的貿易政策走向仍充滿不確定性。無論是前總統拜登或新任總統川普的政策,美國針對中國與其他亞洲地區進口車的關稅政策都可能劇烈變動,這對仰賴日本出口的Subaru來說影響甚鉅。

根據外媒報導,Subaru估算川普政策若仍未來堅持實施25%汽車關稅,衝擊可能讓公司今年損失高達25億美元。儘管Subaru在美國印第安納州設有工廠,年產能約34.5萬輛,但遠遠無法滿足美國市場每年70萬輛以上的銷售需求,約有一半車輛仍需從海外進口。即使產能極限拉高至50萬輛,供應鏈目前也只能支撐到37萬輛的生產規模。

因此,預計於日本東京北方興建的Trailseeker生產線仍會在日本完成生產,而原先宣布將設立的EV專屬新工廠,如今也面臨方向調整,可能轉為生產包含油電與燃油動力的多元車型。

預計於日本東京北方興建的Trailseeker生產線仍會在日本完成生產。(圖片來源/ Subaru)

電動工廠轉向、產品線不確定!Subaru獲利下滑

這項策略調整,正是在Subaru公布最新財報的同時提出。該公司2024會計年度營業利益年減13%,降至27億美元,全球銷量則年減4.1%,總銷量為93.6萬輛。北美市場是主力,但銷量同樣下滑4.1%,降至73.2萬輛,僅日本市場逆勢成長5.4%,達到10.4萬輛。

這些數字顯示,Subaru正面臨營運與產品策略的雙重壓力,在電動車投資與產能布局方面勢必得更審慎思考。

2024會計年度營業利益年減13%,降至27億美元,全球銷量則年減4.1%,總銷量為93.6萬輛。(圖片來源/ Subaru)

純電STI與BRZ生變?未來產品佈局充滿變數

外界原本期待2028年,Subaru將進一步推出更具代表性的電動性能車款,像是下一代BRZ在與GR86分道揚鑣的狀況下,會發展為純電版本,還有不排除帶來電氣化WRX,甚至讓象徵性能旗艦的STI車型都以純電動力來發展。但隨著品牌對電動車佈局態度轉趨保守,這些計畫是否還有機會進入量產階段也變得更加不確定。

Subaru執行層並未直接說明跑車或是性能車未來的命運,但從目前重心轉回油電與燃油車的決策來看,性能導向的純電車款可能會被推遲,甚至取消,改以其他更具市場潛力的跨界休旅與油電產品為優先。

Subaru執行層並未直接說明跑車或是性能車未來的命運,但從目前重心轉回油電與燃油車的決策來看,性能導向的純電車款可能會被推遲。(圖片來源 / Subaru)

Subaru轉向保守務實,能否守住特色定位?

Subaru過去以四驅技術與操控樂趣著稱,Solterra雖開啟了電動化的大門,但要在激烈競爭的EV市場中立足,顯然仍有不少挑戰。從目前態勢來看,Subaru和Toyota合作下,或將選擇用更穩健的油電與複合動力車款繼續維持市場存在,等待未來政策與市場趨勢更為明朗後,再擬定下一步電動化的進程。

延伸閱讀:

Total
0
Shares
Previous Post

歐規Toyota bZ4X Touring同步發表,多了單馬達前驅車型、台灣導入機率增加?

Next Post

網紅踢爆中國車造假卻翻車?發文道歉仍挨告求償千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