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近期出現和緩跡象,帶動企業供應鏈迅速重啟。根據多家外媒報導,Tesla計劃自本月底起恢復從中國運送零組件至美國,以支援旗下兩款重磅新車,Cybercab自駕電動計程車與Semi電動重卡的生產,此一舉措代表兩大經濟體之間的關稅休兵,已對跨國企業運作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
消息人士指出,這項零組件運輸重啟計畫原先因美國前總統川普於上月大幅調升中國進口商品關稅至145%,而被迫擱置。當時新關稅政策恐嚴重干擾特斯拉兩款新車的生產時程,如今隨著美中雙方在日內瓦的會談取得成果,雙方同意回撤大部分關稅與反制措施,特斯拉也立即恢復先前暫停的進口規劃。
根據了解,Cybercab預計於美國德州生產,而Semi將在內華達州製造。兩款車型皆預計於2025年10月展開試產,並於2026年正式進入量產階段。特斯拉尚未對外發表相關評論。Cybercab為特斯拉主打的下一代全自動電動車,車內不設方向盤與油門、煞車踏板,目標打造一支完全自駕的「機器計程車」隊伍。特斯拉已向多個州政府尋求相關營運許可,希望能在2026年推出Robotaxi服務。該車型的定價將低於3萬美元(約新台幣90萬元),被視為平價自駕技術邁向大眾市場的關鍵一步。這項服務若順利落地,將大幅改變城市交通樣貌,可能顛覆現有的共乘平台市場結構,為自駕車技術的商業化寫下新篇章。

特斯拉Semi電動卡車自2017年發表以來一再延後上市,長年飽受外界質疑,此次宣布2026年正式量產、並加速出貨,無疑是對市場的一項強心針,包括百事可樂(Pepsi)等大客戶都已排隊多年等待交車。Semi車型對應的是高強度、長距離商用運輸場景,其性能與續航力的實現與否,將直接影響整個電動商用車領域的進展速度。
儘管特斯拉在美國擁有多座工廠,其Cybercab與Semi等新車型仍仰賴中國製零件,顯示即便全球製造業喊出「供應鏈多元化」,中國仍在高階製造領域扮演不可或缺角色,包含半導體與特定車用電子元件,迄今仍難以完全去中化。這也突顯貿易政策對製造業的高度影響力,當川普政府調升關稅,特斯拉即刻中止零件進口並推遲生產;如今政策稍有鬆動,公司又迅速調整策略,顯示全球供應鏈在政治變數下的高敏感度。

對於川普的關稅政策,特斯拉執行長Elon Musk早已表態反對,他不斷強調自由貿易的重要性,並曾於今年第一季財報電話會議中透露,自己已親自向川普遊說降低關稅,但最終決策仍由白宮拍板。特斯拉財務長Vaibhav Taneja也補充,進口設備與零件受阻使資本支出計畫延宕,阻礙美國本地產線的擴建。這些不穩定政策已對特斯拉造成實質財務壓力,今年第一季,特斯拉總汽車營收年減20%,從去年同期的173.8億美元降至139.7億美元。
從2018年起,美中貿易戰反覆升溫降溫,特斯拉早已多次調整供應鏈策略,為規避中國對美國車輛徵收的40%高關稅,特斯拉於2019年加速投資20億美元設立上海超級工廠,以供應中國市場需求。然而,近年供應鏈多樣化雖被提上日程,但實際上許多高階零組件仍需仰賴中國製造。此次Cybercab與Semi的計畫再次證明,對高科技製造商而言,如何在地緣政治與供應效率間取得平衡,成為企業生存關鍵,關稅政策是否再度轉向,將直接影響這家電動車巨頭的下一步棋局。
延伸閱讀: